这几日,朱瞻基没有急着写文章,而是先看杨士奇和解缙他们等人的文章。他们几人不愧是有名的才子,不仅文章写的极为出色,诗词歌赋也写的非常好。不仅如此,他们的书法也颇为出众。看他们写的文章或者诗词歌赋,是一种享受。

    看了杨士奇和解缙他们不少文章后,朱瞻基有了点心得,这才开始写文章。

    这是朱瞻基第一次写文章,也是他的第一篇文章,他不想随便写写。虽然杨士奇让他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是他想一篇有内容的文章。

    朱瞻基看了杨士奇他们以前写的文章,写都是跟国家大事有关。从一件很小的事情,上升到朝廷大事,并且写的一针见血,让人看了会不觉反省。

    之前,朱棣交代过朱瞻基,让他在朝堂之事上藏拙,不要让其他人知道他在朝堂之事上的过人聪敏,所以,朱瞻基不打算写朝堂之事。

    朱瞻基思来思去,决定写北京。

    前段时日,朱棣刚下旨设立北平府为第二个京师,并且北平府改为北京。

    朱瞻基决定写一篇有关北京的文章,但是他不打算写北京的风土人情,或者写北京重要地理位置。这些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也都能从书上看到。他打算写几年前的北平守卫战。

    那一年,李景隆攻打北平府,战况非常激烈,北平府差点失守。但是,这其中的艰险和不易,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其中的详情。

    朱瞻基打算写他眼中的北平府守卫战,他要让大臣们都知道当年这场战事非常凶险艰难,完全不输给任何一场战役。最重要的是,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爹爹并不是不会带兵打仗的“废物”。

    他二叔和三叔一直跟着皇爷爷打仗,立下了不少战功,这让武将们对他们很服气,但是武将们却不信服他爹爹。

    朱高炽因为身子和腿脚不方便的缘故,并不能跟在朱棣身边带兵打仗,他只能留在北平府,管理和守护北平府。这就让很多人以为朱高炽在朱棣出兵过程中没有起到一点作用,觉得朱高炽占了嫡长子的便宜才会被立为太子。

    别看朱高炽已被立为太子,但是朝中是有很多人不服气他这个太子殿下。当然,文臣们是支持朱高炽。一是,朱高炽是嫡长子,他理所当然被立为太子,这也是儒家一直以来遵守的规矩。二是,朱高炽性情宽厚,又精通推崇儒学,这是文臣们乐意见到的。

    但是,武将们对朱高炽这个太子就不太服气,毕竟朱高炽并没有与他们并肩作战过。而一直以来跟他们出生入死的人是朱高煦和朱高燧。

    在朱棣出兵过程中,朱高煦和朱高燧不仅带着武将们立下战功,还数次救了他们的性命。再说,朱高煦和朱高燧平日里对他们武将不错,经常和他们一起喝酒吃肉。再加上,朱高煦之前有意的拉拢,让他们更加偏向汉王殿下。

    朱棣手下的武将们,有一部分是支持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剩下的一部分没有明确的立场,他们表示只效忠朱棣,不效忠任何皇子,这些人中包括张玉和朱能。

    张玉和朱能他们没有被朱高煦他们收买,但是他们暗地里是支持朱高炽。不对,准确来说,他们暗地里是支持朱瞻基的。

    朱瞻基虽然还没有被册封为皇太孙,但是他深受朱棣的宠爱,又加上他是神仙下凡,又是真龙。张玉和朱能他们坚信朱瞻基日后会继承大统。

    但是,朱瞻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他太小了。心急的大臣们可不想等到他长大在投靠,所以他们现在提前投靠汉王殿下。

    朱瞻基虽然没有上朝,也没有从他皇爷爷和爹爹那里听说朝堂的局势,但是他能猜到朝堂上的局势是什么样的,也能猜测到他爹爹的境况。

    他想写北平守卫战,就是想告诉众人他爹爹并不输给二叔和三叔。

    朱瞻基心里有了决定,就动笔认真地写了起来。当然,他不会全篇只写他爹爹的功劳,他还要写皇祖母和他娘亲,以及每个老百姓在守卫北平府战役中的表现。

    这篇文章不是短短几百字就能写好的,朱瞻基觉得他最少要写几千字。

    杨士奇得知朱瞻基已经在写文章,并没有催促他写快点,而是让他慢慢写,他这个做先生的非常期待他的文章。

    朱棣和徐皇后很好奇朱瞻基写的文章,想知道他写了什么,但是朱瞻基却没有告诉他们,并且表示等写好后再给他们看。

    是夜,朱瞻基的梦里。

    他把他刚写好的一部分内容拿给朱标过目。

    朱标看得非常认真,时不时用朱砂笔把朱瞻基写得不好的地方圈了出来。

    朱瞻基安静地坐在一旁看书练字。

    他这两年一直在努力练字,字写的越来越好了。

    朱标看完朱瞻基写好的部分内容,毫不吝啬地夸赞了一番。

    “瞻基,你写非常好。”

    当年的北平守卫战,朱瞻基因为小,并没有亲眼目睹到激烈的战况,但是他从士兵和百姓口中,还有他听到的厮杀声中得知了一切。

    他在文章里并没有写自己亲眼目睹,而是通过士兵和百姓口述,把北平守卫战的激烈状况写了下来。

    看着他描写的内容,就好像北平守卫战发生在眼前。朱标看得热血沸腾的同时又非常沉重。

    朱瞻基因为年幼,再加上读的书并不是很多,用词有些稚嫩和青涩,但是他的描写却非常有氛围,能把看他文章的人拉入他的文字里。

    朱标指出朱瞻基文章里的几个错处,但是并没有直接告诉他用什么词来写好,他让朱瞻基自己想。

    朱瞻基一点就通,瞬间门明白朱标的意思,立马修改了过来。

    朱标看了修改后的文章,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这让朱瞻基非常高兴。

    第一次写文章能得到大爷爷的夸赞,对朱瞻基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或者荣幸的事情。

    “瞻基,你以后可以多写写民生。”

    朱瞻基小脸上浮现一抹疑惑:“民生?”

    “你之前不是经常跟着你爹爹去田间门么,你可以把你看到的写下来。”朱标神色温和地说道,“瞻基,一篇好文章能震动天下,能引起全天下人的瞩目。”

    “大爷爷,你是想让我多写民生的文章,让全天下的人注意到,是吗?”

    朱标摸了摸朱瞻基的小脸,温声道:“对。”

    坐在一旁的朱雄英说道:“瞻基,一篇好的文章产生的影响会很大,会比你想象中要大,你可以试试。”

    朱标半开玩笑地说道:“瞻基,你也可以尝试当才子。”

    “才子?”朱瞻基一脸迷茫,不明大爷爷为什么要让他才子。

    “对,有才名的人,他写出来的文章会更有影响力。”朱标耐心地解释道,“全天下的学子们会以他为榜样,会争先恐后地拜读他的文章,甚至会名垂青史。”

    听到这话,朱瞻基的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人就是李白。

    “大爷爷,你这是让我当名垂青史的才子吗?”

    “你愿意试试吗?”

    朱瞻基摇了摇头:“大爷爷,我可没有李白和苏轼他们那样的才情。”大爷爷真的是太高看他了。

    “大爷爷不是让你做李白,也不是让你做苏轼,而是让你做一个有才名的人。”朱标鼓励朱瞻基道,“瞻基,你非常聪明,在读书上也非常有天赋,大爷爷相信你能做一个才子。”

    “啊?”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才子”不是什么好词,感觉充满讽刺意味。

    “瞻基,在你长大之前,你可以利用写文章来做一些事情,或者改变一些事情。”

    听到这里,朱瞻基总算明白他大爷爷的意图。

    “大爷爷,我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吧?”

    “瞻基,你是皇孙,这个身份就能做很多事情,明白吗?”

    朱瞻基听到这话,陷入了沉思。

    朱标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在等朱瞻基想明白。

    过了一会儿,朱瞻基想明白了,对朱标轻点了下头:“大爷爷,我知道了,我以后会多写文章。”

    朱标闻言,欣慰地笑了:“瞻基,大爷爷相信你能做到。”

    坐在一旁的朱雄英连忙附和道:“瞻基,我也相信你能做到。”

    朱瞻基充满干劲地说道:“我会努力。”他一直觉得自己现在很小,做不了什么事情。现在听到大爷爷说写文章能改变一些事情,他想试一试。

    朱标揉了揉朱瞻基的小脑袋,满脸慈爱地说道:“我们瞻基真乖。”

    被夸奖的朱瞻基,立马得意地笑了起来:“嘿嘿嘿……”

    朱元璋看到曾孙子这副傻乐的模样,伸手轻轻地拍打了下他的小脑袋,好笑又宠溺地说道:“傻笑什么,赶快回去睡觉。”

    “对了,我忘了说一件事情。”

    朱标问道:“什么事情?”

    “曾祖父,大爷爷,皇爷爷想把京城搬到北京。”朱瞻基说道,“虽然皇爷爷现在什么都还没说,但是我觉得皇爷爷日后一定会把京城搬去北京。”

    “你皇爷爷把北平设为第二个京师,并且改变叫北京,我就猜到他要把京城搬去北京。”

    “曾祖父、大爷爷,你们是反对,还是赞成啊?”

    朱标笑着说:“比起南京,北京的地理位置更为要紧,你皇爷爷想把京城搬去北京并没有什么不对。”说完,他又补充道,“不过,把京城搬去北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要让你皇爷爷好好筹备。”

    朱元璋说道:“老四想把京师搬去北京没有什么不好。这样不仅能好好地防守蒙古,还能防止外族入侵中原。不过,搬迁京师一事事关重大,牵扯到方方面面,要好好准备才行。”

    “皇爷爷应该会好好谋划的。”朱瞻基一脸认真地说道,“我也觉得北京比南京好。”

    “行了,时候不早了,你赶快去睡觉。”

    “那我去睡觉了。”

    翌日,朱瞻基睡到巳时四刻才醒。

    醒的太晚,他今日不用去乾清宫读书。他用过早膳后,就去了他的小书房,继续写他的文章。

    “你说瞻基这孩子在写什么啊,神神秘秘的。”徐皇后问向前来给她请安的张明珍,“这都写了好几天也没有写好,还不让我们看。”

    “母后,我也问过他在写什么,但是他就是不说。”张明珍猜测道,“有可能是想给我们一个惊喜吧。”

    “什么惊喜?”

    张明珍微微摇了下头说:“儿媳猜不到。”

    “算了,随他写吧。”徐皇后说完,就看向肚子微微凸起的张明珍,“你这两日怎么样,吃得好吗,睡得好吗?”

    “谢母后关心,我的胃口很好,每天能吃不少东西,我感觉我都胖了不少。”她这段时间门照镜子,发现她的脸都圆了不少,“觉也睡得非常好,我感觉我每天都有睡不完的觉,坐一会儿就会打盹。”

    “能吃能喝能睡就好。”徐皇后问道,“你这口味是喜欢吃辣的,还是喜欢吃酸的?”

    张明珍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母后,酸的辣的我都爱吃。”

    徐皇后听到这话,面上露出一抹惊喜,“你这该不会怀上了双生子吧?”

    “母后,太医诊断过了,不是双生子。”张明珍摸了摸微微凸起的肚子,心想要真的是双生子就好了,可惜不是双生子。

    “不是双生子也好,不然生产时,你会遭大罪。”徐皇后一脸温和地说道,“很有可能是个小子,看来瞻基要失望了。”

    “母后,您千万不要在瞻基面前这么多,不然他会不高兴的。”张明珍想到儿子每天去看她,轻轻趴在她的肚子上,警告肚子里的孩子一定是妹妹的一幕,她就觉得好笑,“他心心念念的是妹妹。”

    徐皇后笑道:“是弟弟,还是妹妹,不是他说了算。”

    张明珍轻轻摸着自己的肚子,有些圆润清秀的脸上散发着母性光辉,“我也希望是女儿。”她已经为太子殿下生下瞻基这个儿子,不急着生第二个儿子。

    “女儿也好。”如果可以的话,徐皇后也想生一个女儿。

    婆媳俩接着说起过年准备的事情。

    聊了一会儿,徐皇后就让张明珍回东宫休息,并且叮嘱她,天冷了,让她暂时不要来坤宁宫请安,不然冻着了可不好。

    朱棣见宝贝孙子今日没有来乾清宫。用午膳时就来到坤宁宫。

    “瞻基,你的文章还没有写好吗?”

    “还没有,我还要再写几天。”

    朱棣越发好奇:“你这到底在写什么,写到现在没有写好?”

    “皇爷爷,我这文章有点长,要写很多张纸。”北平守卫战要写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两三张纸根本不够写,他估计要写二三十张纸。

    “很多张纸?”朱棣和徐皇后面面相觑,随即又问道,“瞻基,你这不是写文章,而是在写书啊。”

    “皇爷爷,我可没有那个本事写书。”

    “你这到底在写什么,要写这么多?”瞻基这孩子神秘兮兮地在写什么。

    “皇爷爷,你不要问了,问了也不会告诉你。”朱瞻基嘟了嘟嘴说,“等我写好了,你就知道了。”

    “你还要写多久,皇爷爷迫不及待想看你写的文章。”

    “不知道,等写好了,我第一个拿给你看。”

    “好,皇爷爷等着。”朱棣说完,夹起一个鸡腿放进朱瞻基的碗里。

    “谢谢皇爷爷。”

    朱棣见朱瞻基急吼吼地吃饭,问道:“瞻基,你吃这么快做什么?”

    “我要接着写文章。”

    “你急什么,先慢慢吃饭。”朱棣拿过朱瞻基的碗筷,“吃太急会噎着。”说完,他亲自喂朱瞻基吃饭。

    朱瞻基无奈,只好乖乖地让他皇爷爷喂他吃饭。

    用完午膳,朱瞻基也不散步消食,跑回他的小书房继续写文章。

    “这孩子……”朱棣很是无奈地摇了摇头,“写文章怎么写的入迷啊?”

    “谁知道呢。”徐皇后温柔地笑道,“我们暂且等着吧。”

    “也只能等着。”

    这几日,朱瞻基一有空就写文章,也不玩了。

    见朱瞻基这么用心地写文章,越发地让杨士奇和朱棣他们期待好奇。

    其他大臣得知皇孙殿下在忙着写文章,也都非常好奇皇孙殿下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

    又过了几日,朱瞻基终于写好了文章。

    写好后,他没有食言,第一时间门拿给他皇爷爷看。

    朱棣看着宝贝孙子写的厚厚一叠的文章,心中大为震撼。他数了下,朱瞻基整整写了三十三张纸。

    “皇爷爷,你看好了,记得给我先生看啊。”这段时间门忙着写文章,他的手腕都写酸疼了,以后再也不写这么长的文章,累死他了。“皇爷爷,你慢慢看,我去玩了。”

    “去吧。”

    等朱瞻基离开后,朱棣非常专注地看起他写的文章。看完第一张内容,朱棣就被震惊到了。

    马三保站在一旁见朱棣的神色,一会儿激动,一会儿沉着,一会儿紧皱着眉头……这让他有些好奇,小殿下写了什么让皇上的表情这么丰富。

    等朱棣看完朱瞻基写的文章,久久没有说话。

    马三保见朱棣沉着脸不说话,心里不由地担心。他想要说什么,但是又不敢开口。

    过了一会儿,朱棣长长地突出一口气,对马三保吩咐道:“把杨士奇叫来。”

    “是,皇上。”

    没一会儿,马三保就领着杨士奇进来了。

    等杨士奇行完礼,朱棣就把朱瞻基写好的文章递给他:“你好好看。”

    “殿下终于写好了啊。”杨士奇满是期待地接过厚厚一叠文章,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

    马三保发现杨大人脸上的神色跟皇上之前一模一样。

    等杨士奇看完,朱棣这才问道:“你觉得瞻基写的怎么样?”

    杨士奇神色有些激动地说道:“皇上,殿下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不,是太好了。”

    马三保这时发现杨士奇竟然热泪盈眶。

    “瞻基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朱棣看完朱瞻基的文章,又是激动又是骄傲又是沉重又是感动,总之非常复杂。“朕没想到当年的北平守卫战这么惊险不易。”虽然他从很多人口中得知当时的情况非常凶险,但是毕竟没有亲眼目睹到。再者,他认为北平守卫战并没有他们在外的战役艰险,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是,今日看到瞻基写的北平守卫战,他才知道比他想象中凶险不易。

    “皇上,臣想誊抄殿下这篇文章,让其他大臣看看。”殿下这篇文章不仅写的非常好,也写的非常打动人。

    “让人多抄一些,让他们都看看。”

    “是,皇上。”杨士奇行完礼,就退了出去。

    等杨士奇离开后,朱棣轻轻地叹了口气:“朕一直认为太子没有带兵打仗的本事。如今看来,是朕对他偏见太深,认定了他不如老二和老三。”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大明皇太孙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七年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81章 081,大明皇太孙日常,十月阅读并收藏大明皇太孙日常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