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二婶眨了眨眼睛,说:“怎么,媒人给你们提好人家了?”

    “不是媒人给说的。”宁锦欣摇了摇头,思量了一下,道:“就是我们觉着有个人不错,想知道这当中有没有什么章程之类的?”

    许三婶拿了一碗瓜子来放在桌上,坐下问道:“你们是觉着谁家的儿郎好?这事儿还是找媒人问问的好,这十里八村的,哪家的孩儿什么个情况,媒人基本都是晓得些的,之后自己再去打听一下就差不多了。”

    宁锦欣有些为难:“你也只得我们家二姐的状况,退婚那事才又闹了起来,虽然理在我们这里,可若是我们家指定了人来相看,也不知外头会不会传什么不好的话来。”

    “哎,这有什么,谁家都是这么打听的。”许二婶道。

    不过话是这么说,宁锦华毕竟是被退过婚,要是寻个嘴巴大的媒人,还真有可能传出什么不好的话来。宁家三个孩子素来和他们亲近,许二婶就拍胸口说道:“你们是觉着哪个好?我去打听。”

    许三婶也说道:“我家小花也到了年纪了,就是找媒人问也是正常的。”

    兄妹二人连忙谢过,宁四郎小声说道:“我瞧那木匠罗安似乎是个老实人,听说他还没成亲。”

    “罗木匠?哎哟,他……他都跟大牛一般大了吧。”许二婶看向许三婶。

    许三婶想了想,道:“听大牛说是比他小一年。”

    她立刻瞥了兄妹二人一眼,指责道:“你们真是的,虽然你们二姐被退过婚,可那又不是她的错,她年纪正好的呢,人又长得标致,要寻什么好人家没有?”

    许二婶想了想,也不太赞成地说道:“夫妻嘛,就是到老了的时候有个互相照顾陪伴着的,可他们这年纪差了这么一大轮,他老了你二姐照顾他陪着他,等你二姐老了他也就走了,谁照顾陪伴你二姐?”

    “而且寻个匠人也不好,上头有通告下来,这儿修路那儿修坝的,就得出远门去了。家里要是兄弟多的互相照顾也就罢了,要是兄弟不多的,一家子的重担就落下来了。”许三婶附和道。

    瞧着是工匠比田农要轻松,赚的钱也多些,可服役一般两三年一次,每户出一丁;而工匠却要接的通告可多了,平日衙门要修缮,哪儿要修桥,人数够就抽签,人数不够就都得去。要是家中就只有两儿子,其中一个还是工匠,那当地徭役通告下来,这家人可能人两个儿子都得去,因为工匠是有钱给的,不算在一丁里头。

    有些县镇工匠不够也会从旁边的县镇调人,中了签的就得去,一去就是大半年,要是皇帝要建个大房子,多远都得去,没个几年都回不来。

    若是家里如是家里就两儿子,其中一个是工匠,待朝廷下令要修堤坝的时候,就两个儿子都要去,区别在于一个是服役没钱给的,另一个是有钱给的。

    要是运气不好,遇着什么山祸水祸的,两个儿子都没了,那家里老人小孩的,也就只能靠做媳妇的一个担着了。

    “兄弟多的也不一定就好。”许三婶说道:“也不是家家都和气的,人多了纷争也多,男人又不在,被欺负了也没法子。”

    兄妹二人听着听着,脸都快皱成包子样了,宁锦欣很是为难地说道:“可是……二姐觉得他挺好的。”

    许二婶和许三婶你眼看我眼,竟然是宁家二姐儿自己瞧上的,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一时间气氛有些尴尬。

    安静了片刻,许三婶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多生几个孩子,日后老了也就不用担心了。”

    “是啊是啊,其实刚才说的那些是老黄历了,现在朝廷也没多少活下来,你看他们不都自己出来找活儿了么。”许二婶说。

    养儿防老一说宁锦欣其实不太感冒的,但这里又没有养老金,女性地位又低,嫁人要思量的就更多了。

    就比如她们家,等宁四郎成年,就可以分到地,日后不论是自己耕种还是租给别人耕种,也不至于饿死,日子熬着熬着也有可能熬出头来,所以哪怕日子穷,也有人会帮忙一二。若是那些没有男丁的人家,那就是绝户了,手上有钱的还好,防着不被抢了偷了就成;手上没钱的,这就看族里的人好不好了,族里好的就有一口饭吃,族里不好的,巴不得你早点死了别费粮食呢。

    而且就家产一说,女儿和媳妇都是没份分的,若是突然有什么意外,家中男人都没了,那家里的所有财产都归族里,然后每月看族里的脸色领粮过日。

    那些疼女儿的人家就会在嫁妆上入手,多给田铺之类的,因为嫁妆是记在个人名下,就是丈夫也不能未经同意下取用;若是只生了女儿的人家,要么就招婿,要么就过契一个孩子来,这也是为了给女儿作依靠。

    要是不嫁人不招婿也不过契,也不是不行,立个女户也是可以的,但一个妇道人家,若是族里村里有那些个黑心的,趁人不在家进屋偷还算好的了,明去抢的也没少听说。

    所以婚姻一事,若不是只想着省口粮的人家,都会细细琢磨,寻那些家里族里品德好的,最好还是兄弟多又和睦的人家。

    按照宁锦欣的想法,这些虽然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现在大河村的人还是很淳朴的,她和村里的人关系都不错,若无意外,日后会过得更好。所以眼下最重要的是,她希望二姐能嫁自己喜欢的人,哪怕如许二婶说的那样,到时她把二姐接回来便是了。

    商量了一下,宁四郎也觉得应该先尊重二姐的意愿,便让许二婶只管打听就成。

    许二婶想了想宁家如今过的日子越发好了,就是他们村里的人家现在舍得天天买肉吃,也是多得宁家的照拂,宁家小的这两个是有大才的,的确是不用担心太多的问题。

    四人又再说了一些细节的事情,这事儿就这么敲定了。

    许二叔他们归来,见兄妹二人也是高兴,尤其是许三叔,可劲儿地给宁锦欣夹肉,瞧得小花都有点吃醋了。

    “你可别生气啊。”许三叔轻轻点了点许小花的头,说:“要不是五姐儿,你连鸡蛋都吃不上呢。”

    许家算是村里日子过得还不错的了,家里还有两只母鸡下蛋的,但鸡蛋都是紧着几个下地的人补力气,可真轮不到许小花,更别说是吃肉了。

    许小花也不是生气,就是见着自家爹爹那热情劲儿吃点味儿罢了,她也喜欢跟宁锦欣亲近,也知道因为宁锦欣她这日子才过得比以往好,也勤快地给她夹菜。

    宁锦欣看着自己碗里小山儿一般的肉菜,再瞧瞧被冷落在一边的宁四郎,笑着分一些给他。宁四郎并不在意,对他妹妹好就是对他好,于是一顿晚饭大伙儿都吃得高高兴兴的。

    ……

    自从接了宁家这个任务,许二婶和许三婶天天轮着去找罗安唠嗑。

    旁的妇人见着,问是不是要给小花说亲,许三婶毫不在意地说道:“我家小花也差不多年纪了,我日日在村里也不认识几个人,现在先打听一下也好,日后就是有媒人来说,我也知个底儿。”

    说罢,她立刻又转头去问罗安:“那你嫂子娘家在哪儿的?家中可有什么好儿郎?”

    妇人家里也是有闺女的,心想许三婶这个法子好,那些媒人口中的儿郎就没有不好的,现在有外村的人在,又谈得来,多听一些也是好的。

    于是乎这妇人也跟着问起来了。

    村里芝麻般的小事也能从村口传到村尾,家中有闺女或是娘家有待嫁姑娘的也都加入了,人人都在打听,大家压根儿不会想到这事缘起宁家。

    罗安人也老实,别人问什么他就答什么,每日满脸通红地一边刨木一边答问题。

    当然,他也不是爱说是非的人,他觉着好的就是真心的赞美,觉着不好的他也不人坏话。后来大河村的妇人们也懂得他说话的方式了,反正不吭声的就是不太好的,有好奇的在外出的时候偷偷打听了,得知不好之处,回来就跟众人分享。

    然后不过几天的时间,罗安所在的村子有多少好儿郎,那些不怎么好的是怎么个不好法,大河村的妇人们都知道了个大概。

    她们也觉着这个法子好,问完了罗安之后就去问那些货郎,货郎走街串巷的知道的也多,也有干脆给自家儿女给说的,大河村里的又有几家敲定了亲事。

    村里要准备婚事的人家不少,姑娘们纳个鞋子缝件衣服的都还行,但论绣活还是不及宁锦华的,于是这两天上门请教的也不少,还有付钱请她帮忙做绣件的。每日忙着指点别人,听着姑娘们羞涩地谈论未来的夫家,她忙得没空去想傅夫人那事,同时又心生羡慕之意。

    她那神情连宁四郎都看出来了,抽了个空把宁锦欣拉到一边,说:“许家那边有消息了没有?要是安叔是个好的,咱们也跟二姐说说,把这婚事定下来吧。”

    宁锦欣正要答应,便听见许二婶在外头的叫唤声,兄妹二人对视了一眼,快步走到外头迎人。

    许二婶招呼两人到一边,低声说道:“打听到了,那罗家就两个儿子,罗顺早就成亲了,孩子都有了两个,他们家日子还算过得去的,给罗安娶媳妇的钱不愁,你们猜猜这罗安为何这个年纪还没成亲?”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小饭馆蒸蒸日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猫咪耳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40章 第40章,小饭馆蒸蒸日上,十月阅读并收藏小饭馆蒸蒸日上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