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听了荀攸的分析,顿时感觉有些头大:“那依荀军师之见,我军应该如何应对?”
荀攸也没有好的应对法子,左思右想后,他提出了一个略显稳妥的建议:“我们继续留在河岸边肯定是不行了,曹将军可以安排大军后撤三十里下寨,只留下少数兵马在这里打探、监视。”
不战而退么?
曹仁有些难以接受,他背着手在大营内来回走动。
没过多久,河心位置再次传来震天的战鼓声,而这一次河对岸似乎有了不小的动静。
最终结果依旧,这动静没有持续多久便彻底恢复平静。
经过第三轮折腾,原本有些举棋不定的曹仁终于下定决心后撤三十里下寨。
曹军撤退的动静不小,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华雄、成公英那里。
华雄笑着问向成公英:“依成公参军之见,接下来我军该如何行动?”
成公英心中已经有了腹稿,直接答道:“属下认为我军应该渡过昧水河,背水结营。”
这个提议刚刚说出,庞德便提出了不同意见:“主公,末将觉得成公参军这提议有些不妥。”
“曹军高层并非庸才,如果他们率军步步紧逼,那我们很可能要面临覆灭的危险。”
“毕竟,夏侯惇不久前才在我们手中吃过大亏。”
华雄闻言,当即陷入沉思。
刚听到成公英提议背水结营时,华雄的想法和庞德类似,可仔细一想,以成公英的能耐应该不会提出明显有问题的计策。
换句话说,成公英要表达的应该不是表面上的意思。
基于这个判断,华雄笑着问向成公英:“成公参军要说的应该不止这些吧?”
成公英听华雄如此发问,也笑了笑:“主公目光如炬,属下佩服,属下其实是这样想的……”
成公英随即把自己的连环算计说了出来,有了这个补充,庞德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成公英。
对于成公英的连环算计,华雄十分认可,在众将没有更好的计策的前提下,他决定按照成公英的计策进行布置。
五月三十日早上,天刚蒙蒙亮华军便渡过昧水河,背水结营。
曹仁接到斥候的探报后,心中非常疑惑。
曹仁想不明白华军又在玩什么阴谋诡计,连忙召集众文武商议。
等众人依照位序坐好,曹仁开门见山说道:“据我军斥候传回来的消息,华军不久前渡过了昧水河,并在昧水河东岸背水结营,对此诸位有何看法?
听到“背水结营”这个关键词,曹军文武先是一愣,随后小声议论起来。
其中反应最强烈的当属夏侯惇了,他暗暗嘀咕道:“背水结营不正是自己之前犯的错误吗?怎么华军也犯傻了?”
一个人犯傻实在是太显眼了,因为这事,夏侯惇好几天抬不起头来。
现在夏侯惇发现自己并非唯一犯傻的人,那感觉实在是太爽了,他本能地踏出一步,想表达表达自己的高见。
但夏侯惇一想到曹仁对自己的警告,又生生收回了脚步,他决定等场面明朗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夏侯惇没有领头表态,自会有人先开口,这个人便是李通,只听他朗声说道:“曹将军,华军获得援兵后,居然嚣张到背水结营,这实在是太傻了,也太可笑了。”
“我军数量仍旧多于华军,加上将士精锐,如果与华军正面交锋,胜算极大。”
“有鉴于此,我军只需引华军出营决战,一旦我军取胜,就可以趁势掩杀将他们通通赶入昧水河游泳。”
李通的话刚说完,夏侯惇立马出声附和“李将军说的对,华军高层太可笑了,他们居然把自己看作兵仙韩信而把我们看成不通兵法的陈余,他们这样做简直是自取灭亡!”
夏侯惇说的爽快,可他自己却是忘了,数日前自己也是那可笑的存在。
其余曹军将校也有意忽略这一点,纷纷出列附和道:“李将军、夏侯将军说的对,华军高层现在这么做完全是在犯傻!”
“是啊,他们居然敢小觑我们,那我们得让他们栽个大跟头!”
“只栽一个大跟头还不行,还得让他们下河游泳,我听说昧水河非常深,到时候,嘿嘿……”
如果近期没在华军众将手里吃亏,曹仁或许也会这样认为。
可正因为吃亏了,长记性了,曹仁便感觉这事有点不对劲,至于具体哪里有问题他倒是无法确定。
曹仁有些拿不定主意,便将目光投向了荀攸:“不知荀军师对此有何看法?”
荀攸没有直接回答,他和曹仁有同样的困惑。
按照常理来说,华军高层并不是庸才,应该不会犯这么明显的错误。
可现在华军高层偏偏这么做了,那这事背后必然有着深意。
荀攸想了好一会,回道:“曹将军,我觉得这件事怕是没有想象中这么简单。”
曹仁闻言立马来了兴趣:“荀军师可是发现了什么不妥?”
荀攸微微摇头道:“惭愧,我现在还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只是凭直觉认为这件事有些不对劲。”
曹仁微微有些失望,但还是虚心请教道:“现在这局势我有些看不透,还请荀军师指点一下我军该如何应对?”
荀攸凝神想了想,回道:“我们既然猜不透华军的算计,那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万变不离其宗,背水结营的坏处实打实地摆在那里。”
“华军若是真有算计,那就让他们去算计好了,我们只需稳扎稳打,不断向他们搦战、施压即可。”
“我们与他们交战,胜了就徐徐追击,败了也败不到哪里去,到时候顺势撤军回营即可。”
曹仁认真考虑了一番,尽管荀攸的提议没有实质性地解决问题,但至少给了曹仁一个方向。
夏侯惇见曹仁还在犹豫不决,又忍不住开口道:“曹将军莫要再犹豫了,既然荀军师也觉得我们该出手,那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夏侯惇说完后,其余将校也纷纷出声附和。
曹仁见众人都提议出兵,便不再犹豫,当即写下战书给华军送去。
荀攸也没有好的应对法子,左思右想后,他提出了一个略显稳妥的建议:“我们继续留在河岸边肯定是不行了,曹将军可以安排大军后撤三十里下寨,只留下少数兵马在这里打探、监视。”
不战而退么?
曹仁有些难以接受,他背着手在大营内来回走动。
没过多久,河心位置再次传来震天的战鼓声,而这一次河对岸似乎有了不小的动静。
最终结果依旧,这动静没有持续多久便彻底恢复平静。
经过第三轮折腾,原本有些举棋不定的曹仁终于下定决心后撤三十里下寨。
曹军撤退的动静不小,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华雄、成公英那里。
华雄笑着问向成公英:“依成公参军之见,接下来我军该如何行动?”
成公英心中已经有了腹稿,直接答道:“属下认为我军应该渡过昧水河,背水结营。”
这个提议刚刚说出,庞德便提出了不同意见:“主公,末将觉得成公参军这提议有些不妥。”
“曹军高层并非庸才,如果他们率军步步紧逼,那我们很可能要面临覆灭的危险。”
“毕竟,夏侯惇不久前才在我们手中吃过大亏。”
华雄闻言,当即陷入沉思。
刚听到成公英提议背水结营时,华雄的想法和庞德类似,可仔细一想,以成公英的能耐应该不会提出明显有问题的计策。
换句话说,成公英要表达的应该不是表面上的意思。
基于这个判断,华雄笑着问向成公英:“成公参军要说的应该不止这些吧?”
成公英听华雄如此发问,也笑了笑:“主公目光如炬,属下佩服,属下其实是这样想的……”
成公英随即把自己的连环算计说了出来,有了这个补充,庞德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成公英。
对于成公英的连环算计,华雄十分认可,在众将没有更好的计策的前提下,他决定按照成公英的计策进行布置。
五月三十日早上,天刚蒙蒙亮华军便渡过昧水河,背水结营。
曹仁接到斥候的探报后,心中非常疑惑。
曹仁想不明白华军又在玩什么阴谋诡计,连忙召集众文武商议。
等众人依照位序坐好,曹仁开门见山说道:“据我军斥候传回来的消息,华军不久前渡过了昧水河,并在昧水河东岸背水结营,对此诸位有何看法?
听到“背水结营”这个关键词,曹军文武先是一愣,随后小声议论起来。
其中反应最强烈的当属夏侯惇了,他暗暗嘀咕道:“背水结营不正是自己之前犯的错误吗?怎么华军也犯傻了?”
一个人犯傻实在是太显眼了,因为这事,夏侯惇好几天抬不起头来。
现在夏侯惇发现自己并非唯一犯傻的人,那感觉实在是太爽了,他本能地踏出一步,想表达表达自己的高见。
但夏侯惇一想到曹仁对自己的警告,又生生收回了脚步,他决定等场面明朗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夏侯惇没有领头表态,自会有人先开口,这个人便是李通,只听他朗声说道:“曹将军,华军获得援兵后,居然嚣张到背水结营,这实在是太傻了,也太可笑了。”
“我军数量仍旧多于华军,加上将士精锐,如果与华军正面交锋,胜算极大。”
“有鉴于此,我军只需引华军出营决战,一旦我军取胜,就可以趁势掩杀将他们通通赶入昧水河游泳。”
李通的话刚说完,夏侯惇立马出声附和“李将军说的对,华军高层太可笑了,他们居然把自己看作兵仙韩信而把我们看成不通兵法的陈余,他们这样做简直是自取灭亡!”
夏侯惇说的爽快,可他自己却是忘了,数日前自己也是那可笑的存在。
其余曹军将校也有意忽略这一点,纷纷出列附和道:“李将军、夏侯将军说的对,华军高层现在这么做完全是在犯傻!”
“是啊,他们居然敢小觑我们,那我们得让他们栽个大跟头!”
“只栽一个大跟头还不行,还得让他们下河游泳,我听说昧水河非常深,到时候,嘿嘿……”
如果近期没在华军众将手里吃亏,曹仁或许也会这样认为。
可正因为吃亏了,长记性了,曹仁便感觉这事有点不对劲,至于具体哪里有问题他倒是无法确定。
曹仁有些拿不定主意,便将目光投向了荀攸:“不知荀军师对此有何看法?”
荀攸没有直接回答,他和曹仁有同样的困惑。
按照常理来说,华军高层并不是庸才,应该不会犯这么明显的错误。
可现在华军高层偏偏这么做了,那这事背后必然有着深意。
荀攸想了好一会,回道:“曹将军,我觉得这件事怕是没有想象中这么简单。”
曹仁闻言立马来了兴趣:“荀军师可是发现了什么不妥?”
荀攸微微摇头道:“惭愧,我现在还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只是凭直觉认为这件事有些不对劲。”
曹仁微微有些失望,但还是虚心请教道:“现在这局势我有些看不透,还请荀军师指点一下我军该如何应对?”
荀攸凝神想了想,回道:“我们既然猜不透华军的算计,那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万变不离其宗,背水结营的坏处实打实地摆在那里。”
“华军若是真有算计,那就让他们去算计好了,我们只需稳扎稳打,不断向他们搦战、施压即可。”
“我们与他们交战,胜了就徐徐追击,败了也败不到哪里去,到时候顺势撤军回营即可。”
曹仁认真考虑了一番,尽管荀攸的提议没有实质性地解决问题,但至少给了曹仁一个方向。
夏侯惇见曹仁还在犹豫不决,又忍不住开口道:“曹将军莫要再犹豫了,既然荀军师也觉得我们该出手,那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夏侯惇说完后,其余将校也纷纷出声附和。
曹仁见众人都提议出兵,便不再犹豫,当即写下战书给华军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