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抽了一根,看到上面写着:忘忧花,亭亭孤秀一芳心,繁红落尽。宝玉叹:“我这支不好。”后又写着:讲笑话以助酒兴,众不笑自罚三杯。
薛姨妈道:“宝玉讲笑话,咱们都不笑,定要罚他三杯。”
宝玉听了笑道:“姨妈也打趣我,既如此,我便不讲了,自罚三杯罢了。”说完饮了三杯,众人才作罢。
宝玉又掷到宝钗,宝钗抽了一根,杨双双就坐她身边,细看却是茶花,上面写道:一花两色冠群芳,冷艳争春。
杨双双打趣道:“这两句倒衬宝丫头。”
凤姐儿也道:“偏是你抽到茶花,又是冠群芳,难道这花儿应在你身上?”
宝钗笑道:“也就应景罢了。”说完看上面还写道:在座均恭贺一杯。众人见了都举杯向宝钗,一起饮了。
下次却是杨双双,她抽了一根,上写道:水仙,不是人间富贵妆,凌波仙子。又道:既是凌波仙子,当舞一曲。
杨双双哭笑不得:“这可难为我了,我哪里会什么舞。”却听外面一阵儿喧哗,史太君因问道:“什么事儿?”
周瑞家的进来道:“夏太监打发过来一个内侍传话。”
众人听了内心些许不安,史太君道:“快请进来。”
不多时,周瑞家的带进来一个十几岁的小内侍,回话道:“夏爷爷让我来传说,说是贵府的亲戚薛大姑娘中选了,一会儿就来人接进宫去了,快些收拾一番,一刻钟就来家了。”
凤姐儿笑道:“哎呀,怪道大家都恭贺她,我原说是应在宝丫头身上了。”
史太君念了一声佛,探春打趣道:“我们家已经出了一个皇妃,难道又要出一个?”
宝钗羞得满脸通红,王夫人忙恭喜薛姨妈。
薛姨妈骤闻喜讯,一时又是高兴又是不舍,心里还想着许多话儿要说,又想着要收拾东西,脑子里忙得团团转。
史太君到底经事儿多,出言吩咐凤姐儿:“让薛姨太太和宝丫头说些体己话儿,你打发人去收拾些细软给宝丫头带着傍身。”
因蘅芜苑离得近,宝钗本身也住这边儿,便让薛姨妈带着宝钗回自己院儿了说话。
直到众人都忙乱起来,杨双双才回过神,没想到宝钗竟然没落选,细想可能是因为薛蟠转性了,并没有惹出祸事,宝钗没有被连累,是以中选了。
凤姐儿叫人给传话的内侍塞了银子,又拿出五百两银票道:“这是给你夏爷爷喝茶的,帮我多谢谢他。”又叫人在门口迎着接人的内侍,吩咐等到了先准备点心热茶。
好在因为搬到园子不久,东西七七八八的还没收拾起来,薛姨妈叫了几个婆子收拾吃的用的,宝钗见了笑道:“我哪里用得了这么多,毕竟是去宫里,带太多东西只怕也打眼,就带一些贴身的细软好了。”
薛姨妈想到这一别相见可能无期,心里不由戚戚然,“我的儿,难为你这么懂事,以后去了宫里,可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
宝钗安慰道:“母亲,以后女儿不在身边,千万要保重身体”,忽又道:“好在哥哥现在也出息了。”
薛姨妈这才想到,竟忘了让人通知薛蟠,忙叫了几个婆子去外院传消息,宝钗和薛姨妈说了几句话,门上来传,说是接人的内侍已经到了,宝钗这才依依不舍得跟薛姨妈、黛玉、双双等人道别。
等在门口的内侍,吃了点心,喝了热茶,人还没出来,正不耐时,只见一个十几岁的哥儿出来,却是薛蟠,冲他笑道:“还请公公以后多加照顾舍妹。”说话间送上一个钱袋。
内侍掂了掂,发觉有个十来两银子,心里乐开了花。
传召的内侍素来是个肥差,若是内侍心情略好,就坐下来喝杯茶,给秀女收拾得功夫,若是没有进贡塞银子,那内侍可就不管秀女仪态是否收拾妥当了。没想到这贾府,里外倒是都出手大方。
不多时,薛姨妈送着宝钗和她贴身侍女莺儿出来,因薛蟠塞了银子,那内侍又等了一盏茶功夫给他们一家人道别。
宝钗叮嘱了自家哥哥几句,携了莺儿上了进宫的轿子,薛姨妈看着轿子渐行渐远,不由怅然若失。
半晌薛姨妈回了红香圃,跟史太君回话。
一行人跟薛姨妈道着喜,因是喜上加喜的事情,史太君在内院外院均开了席,请了宁府的傅氏婆媳过来一起同乐。
王夫人见薛姨妈神色怏怏,宽慰道:“你放心,都说宝丫头是有福的,再说里面还有娘娘照看。”
薛姨妈听了此话,又听凤姐儿说了好些凑趣的话儿,才喜笑颜开起来。
宝玉却因宝钗的离去而有些闷闷不乐,探春知她脾性,打趣杨双双道:“刚刚不是抽了水仙,说要凌波起舞?倒被岔开了。”
宝玉起了精神,也嚷起来。
凤姐儿解围道:“罢了,她年纪虽不大,到底长着辈分,饶她这一回吧!”
李纨笑道:“纵是不起舞,也不能轻易饶过,不然就罚她写一首水仙诗好了,也是雅事。”
宝玉也说好,杨双双推脱不开,好在水仙诗倒是记得以前背过,略一思索道:
洛浦凌波女,临风倦眼开
瓣疑是玉盏,根是谪瑶台
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
余生有花癖,对此日徘徊
众人都说好,探春赞道:“倒不知道你竟这般有才。”
众人正赞不绝口,傅秋芳和秦可卿来了。杨双双看见她二人,不免有些心病。
婆媳两个见了她却面色如常,跟史太君和薛姨妈道了喜,见她们在占花名儿,也凑趣要玩,这回到了杨双双掷骰子,一下掷了个六点,正好数到可卿。
惜春打趣道:“来得巧不如来得早,我可等了半晌了。”
可卿含笑抽了一根,却是石榴花,上书掣此签者,多子多福,众恭贺一杯。
凤姐儿因笑道:“这可真是好话,你可别是不信,刚刚抽了冠群芳的可是被接进宫里了。”是以一起喝了一杯恭贺可卿。
众人玩了一会儿,史太君催开席,才散了局。
薛姨妈道:“宝玉讲笑话,咱们都不笑,定要罚他三杯。”
宝玉听了笑道:“姨妈也打趣我,既如此,我便不讲了,自罚三杯罢了。”说完饮了三杯,众人才作罢。
宝玉又掷到宝钗,宝钗抽了一根,杨双双就坐她身边,细看却是茶花,上面写道:一花两色冠群芳,冷艳争春。
杨双双打趣道:“这两句倒衬宝丫头。”
凤姐儿也道:“偏是你抽到茶花,又是冠群芳,难道这花儿应在你身上?”
宝钗笑道:“也就应景罢了。”说完看上面还写道:在座均恭贺一杯。众人见了都举杯向宝钗,一起饮了。
下次却是杨双双,她抽了一根,上写道:水仙,不是人间富贵妆,凌波仙子。又道:既是凌波仙子,当舞一曲。
杨双双哭笑不得:“这可难为我了,我哪里会什么舞。”却听外面一阵儿喧哗,史太君因问道:“什么事儿?”
周瑞家的进来道:“夏太监打发过来一个内侍传话。”
众人听了内心些许不安,史太君道:“快请进来。”
不多时,周瑞家的带进来一个十几岁的小内侍,回话道:“夏爷爷让我来传说,说是贵府的亲戚薛大姑娘中选了,一会儿就来人接进宫去了,快些收拾一番,一刻钟就来家了。”
凤姐儿笑道:“哎呀,怪道大家都恭贺她,我原说是应在宝丫头身上了。”
史太君念了一声佛,探春打趣道:“我们家已经出了一个皇妃,难道又要出一个?”
宝钗羞得满脸通红,王夫人忙恭喜薛姨妈。
薛姨妈骤闻喜讯,一时又是高兴又是不舍,心里还想着许多话儿要说,又想着要收拾东西,脑子里忙得团团转。
史太君到底经事儿多,出言吩咐凤姐儿:“让薛姨太太和宝丫头说些体己话儿,你打发人去收拾些细软给宝丫头带着傍身。”
因蘅芜苑离得近,宝钗本身也住这边儿,便让薛姨妈带着宝钗回自己院儿了说话。
直到众人都忙乱起来,杨双双才回过神,没想到宝钗竟然没落选,细想可能是因为薛蟠转性了,并没有惹出祸事,宝钗没有被连累,是以中选了。
凤姐儿叫人给传话的内侍塞了银子,又拿出五百两银票道:“这是给你夏爷爷喝茶的,帮我多谢谢他。”又叫人在门口迎着接人的内侍,吩咐等到了先准备点心热茶。
好在因为搬到园子不久,东西七七八八的还没收拾起来,薛姨妈叫了几个婆子收拾吃的用的,宝钗见了笑道:“我哪里用得了这么多,毕竟是去宫里,带太多东西只怕也打眼,就带一些贴身的细软好了。”
薛姨妈想到这一别相见可能无期,心里不由戚戚然,“我的儿,难为你这么懂事,以后去了宫里,可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
宝钗安慰道:“母亲,以后女儿不在身边,千万要保重身体”,忽又道:“好在哥哥现在也出息了。”
薛姨妈这才想到,竟忘了让人通知薛蟠,忙叫了几个婆子去外院传消息,宝钗和薛姨妈说了几句话,门上来传,说是接人的内侍已经到了,宝钗这才依依不舍得跟薛姨妈、黛玉、双双等人道别。
等在门口的内侍,吃了点心,喝了热茶,人还没出来,正不耐时,只见一个十几岁的哥儿出来,却是薛蟠,冲他笑道:“还请公公以后多加照顾舍妹。”说话间送上一个钱袋。
内侍掂了掂,发觉有个十来两银子,心里乐开了花。
传召的内侍素来是个肥差,若是内侍心情略好,就坐下来喝杯茶,给秀女收拾得功夫,若是没有进贡塞银子,那内侍可就不管秀女仪态是否收拾妥当了。没想到这贾府,里外倒是都出手大方。
不多时,薛姨妈送着宝钗和她贴身侍女莺儿出来,因薛蟠塞了银子,那内侍又等了一盏茶功夫给他们一家人道别。
宝钗叮嘱了自家哥哥几句,携了莺儿上了进宫的轿子,薛姨妈看着轿子渐行渐远,不由怅然若失。
半晌薛姨妈回了红香圃,跟史太君回话。
一行人跟薛姨妈道着喜,因是喜上加喜的事情,史太君在内院外院均开了席,请了宁府的傅氏婆媳过来一起同乐。
王夫人见薛姨妈神色怏怏,宽慰道:“你放心,都说宝丫头是有福的,再说里面还有娘娘照看。”
薛姨妈听了此话,又听凤姐儿说了好些凑趣的话儿,才喜笑颜开起来。
宝玉却因宝钗的离去而有些闷闷不乐,探春知她脾性,打趣杨双双道:“刚刚不是抽了水仙,说要凌波起舞?倒被岔开了。”
宝玉起了精神,也嚷起来。
凤姐儿解围道:“罢了,她年纪虽不大,到底长着辈分,饶她这一回吧!”
李纨笑道:“纵是不起舞,也不能轻易饶过,不然就罚她写一首水仙诗好了,也是雅事。”
宝玉也说好,杨双双推脱不开,好在水仙诗倒是记得以前背过,略一思索道:
洛浦凌波女,临风倦眼开
瓣疑是玉盏,根是谪瑶台
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
余生有花癖,对此日徘徊
众人都说好,探春赞道:“倒不知道你竟这般有才。”
众人正赞不绝口,傅秋芳和秦可卿来了。杨双双看见她二人,不免有些心病。
婆媳两个见了她却面色如常,跟史太君和薛姨妈道了喜,见她们在占花名儿,也凑趣要玩,这回到了杨双双掷骰子,一下掷了个六点,正好数到可卿。
惜春打趣道:“来得巧不如来得早,我可等了半晌了。”
可卿含笑抽了一根,却是石榴花,上书掣此签者,多子多福,众恭贺一杯。
凤姐儿因笑道:“这可真是好话,你可别是不信,刚刚抽了冠群芳的可是被接进宫里了。”是以一起喝了一杯恭贺可卿。
众人玩了一会儿,史太君催开席,才散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