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还没等杨双双劝出秦氏,想出应对的法子,午后张富商又遣了媒人过来,不仅来了,还带着几个箱笼,秦氏没法儿,只得不开门。
那媒人在门口大声喊道:“娘子不用怕羞,这真真是门儿好亲,那赵爷三十有五,娘子过去就能当家作主,家中良田连成山,铺子连成街,娘子嫁过去肯定享福。”
秦氏哪里敢应,只在屋里咒骂,“纵有金山银山,也不嫁,快叫他别来了。”
媒人叫不开门,只得怏怏而去。这事儿连闹了好几天,秦氏带着双双燕燕只躲在家里,一概不见来人。
说也是奇怪,那张富商一副得不到佳人誓不罢休的模样,不过闹了几日,后头竟也就消停了。
杨双双正想出几条计策,还没应对,事情竟然迎刃而解了,不由心头暗自念叨,难道张富商又除了什么新招。
只是张富商这头还未有什么新招,又引出新的事故。
这事故要从京城外的皇庄说起,张太太自打帮秦氏凭了房子,就开始筹谋着如何退亲,只是她深知自家那口子是个愣的,只怕说不通,日日在家里头疼。
这日见外面日头好,在庄子里闲走了走,忽然听见庄子上的几个妇人正在说一件趣事,张太太听了一耳朵,却是讲有人上寡妇门上提亲,说起地方来又是在柳叶巷,又说那寡妇姓秦,张太太哪里猜不到是秦氏。
她本就不喜欢秦氏的行径,当日定下杨家女,不过看在两家交情,还有杨主簿为人上才勉强同意,后来杨主簿死了,还死得那么离奇,她当时就起了退婚的心思。说与自家汉子,他为人倒是厚道,只是不许退。
过完年听说秦氏寻她,原是为了找房子的事儿,她心中好奇就去打斗柄巷打听了下,这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竟是为了和房主勾搭被房主浑家赶出来的,她回了家就和汉子把听来的话说了,张庄头只是不信。
听了这闲话八卦,可真是想要瞌睡,送来枕头,秦氏自己出了纰漏,这不是现成的借口吗?
她当日凭房子的时候就留了个心眼,给秦氏找的房子正是她娘家兄弟附近,心想有个风吹草动,也有个自己人询问,不至于两眼一抹黑。这会儿听了议论,忙叫了庄上的马车回了娘家,唤了兄弟媳妇一打听,这事儿竟然真真儿的,还闹得满城风雨。
张太太便回去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出来,说得真真得,还有人证,张庄头不信也得信了,只是不住口道:“退亲一事要从长计议。”
张太太哪里还有耐心从长计议,自打他家大哥儿去了石家族学便颇有长进,先生说了若是下场乡试,想来考个童生不在话下,以后大有前途,找谁家的姑娘不行,非得找个声名狼藉的,拿出儿子的前程来说话,张庄头也没话说,只是叹气。
张太太下定了决心,又占了理,哪里还会等,数落了自家汉子一番,打定了注意,第二日就乘着马车进城到了小柳叶巷。
秦氏正因为张富商的事情不自在,听闻有人来寻,还以为是富商又来闹事,心里揪了起来,待看到是张太太来了,便松了一口气,因认她是个好人,便也喜出兴望,到门口将人迎了进来。
见家里并无什么好菜,遣了许嫂去外面的酒楼端了几盘菜回来,殷勤招待起来。
倒是杨双双惯是个会察言观色的,一见张太太的面色,便知道此人无事不登三宝殿。心里一思量,大约知道媒人求亲的事儿传到她耳朵里了,现在这世道,对女人很是严苛,那富商估计也是知道寡妇门前是非多,先坏了她娘的名声,才徐徐图之。如今张太太知道了此事,这会儿面色不善的过来,很可能是跟她的婚事有关。
说起这门亲事儿,本非她所愿。张家大哥儿他虽见过几次,但到底算是个陌生人,还不知品行底细,这就要她盲婚哑嫁,婆婆又是那般不喜欢她,嫁过去有什么好。更何况她在现代的时候,见过自家单亲妈妈的各种苦楚,更是觉得不婚不育保平安,在现代尚且如此,更可况是男女极度不平等的古代。
念及此,杨双双吃过饭,便带了小妹去院子里顽儿,给张太太开口的机会。
她人虽到了院子里头,到底好奇张太太怎样说辞,秦氏又是何态度,便坐在窗子下头,一边看着小妹燕燕,一边留心屋里说什么。
张太太见姐妹两个出了门,果然话锋一转跟秦氏说:“弟妹,有句话,我是不吐不快呀!我家哥儿得了急症,怕是…怕是误了你家大姐儿……”
秦氏一下也听出味来,不可置信道:“嫂子,你这意思是想要退亲?”她心中暗道什么得了急症,得到急症她还有心情在这儿吃吃喝喝半晌,一听就是说辞。
张太太见她水泊,横了心道:“这事儿全是我家的错,以后绝不会耽误大姐儿说亲的。”
秦氏虽是脑子有些不清楚,但这等大事却不含糊,“这亲事是大姐儿她爹和张大哥一起定下的,总不能我家老爷人刚去,就不作数了吧!”这是在说张家人背信弃义,欺辱孤儿寡母。
张太太听她说得义正言辞,也变了脸色,知道自家汉子说徐徐图之,就是怕外人口舌,但她爱子心切,哪里管的了这么多,这会儿也只得做出诚恳神色道:“弟妹,我真不是那起子嫌贫爱富的人,我家那口子也不让我来,说对不起杨老弟,是我非要来的,我张家世世代代都是耕读传家,大哥儿又是几代单传,我家的媳妇儿是要当宗妇的,那起子流言蜚语实在经不住。”
秦氏一听流言蜚语这话,顿时明白张太太也听说富商求亲一事儿了,她猛地站起身来,似要说些什么,最后缓缓坐下去压着嗓子道:“嫂子也知道是流言蜚语,哪有什么当真的,都是街上的人乱说。”
那媒人在门口大声喊道:“娘子不用怕羞,这真真是门儿好亲,那赵爷三十有五,娘子过去就能当家作主,家中良田连成山,铺子连成街,娘子嫁过去肯定享福。”
秦氏哪里敢应,只在屋里咒骂,“纵有金山银山,也不嫁,快叫他别来了。”
媒人叫不开门,只得怏怏而去。这事儿连闹了好几天,秦氏带着双双燕燕只躲在家里,一概不见来人。
说也是奇怪,那张富商一副得不到佳人誓不罢休的模样,不过闹了几日,后头竟也就消停了。
杨双双正想出几条计策,还没应对,事情竟然迎刃而解了,不由心头暗自念叨,难道张富商又除了什么新招。
只是张富商这头还未有什么新招,又引出新的事故。
这事故要从京城外的皇庄说起,张太太自打帮秦氏凭了房子,就开始筹谋着如何退亲,只是她深知自家那口子是个愣的,只怕说不通,日日在家里头疼。
这日见外面日头好,在庄子里闲走了走,忽然听见庄子上的几个妇人正在说一件趣事,张太太听了一耳朵,却是讲有人上寡妇门上提亲,说起地方来又是在柳叶巷,又说那寡妇姓秦,张太太哪里猜不到是秦氏。
她本就不喜欢秦氏的行径,当日定下杨家女,不过看在两家交情,还有杨主簿为人上才勉强同意,后来杨主簿死了,还死得那么离奇,她当时就起了退婚的心思。说与自家汉子,他为人倒是厚道,只是不许退。
过完年听说秦氏寻她,原是为了找房子的事儿,她心中好奇就去打斗柄巷打听了下,这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竟是为了和房主勾搭被房主浑家赶出来的,她回了家就和汉子把听来的话说了,张庄头只是不信。
听了这闲话八卦,可真是想要瞌睡,送来枕头,秦氏自己出了纰漏,这不是现成的借口吗?
她当日凭房子的时候就留了个心眼,给秦氏找的房子正是她娘家兄弟附近,心想有个风吹草动,也有个自己人询问,不至于两眼一抹黑。这会儿听了议论,忙叫了庄上的马车回了娘家,唤了兄弟媳妇一打听,这事儿竟然真真儿的,还闹得满城风雨。
张太太便回去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出来,说得真真得,还有人证,张庄头不信也得信了,只是不住口道:“退亲一事要从长计议。”
张太太哪里还有耐心从长计议,自打他家大哥儿去了石家族学便颇有长进,先生说了若是下场乡试,想来考个童生不在话下,以后大有前途,找谁家的姑娘不行,非得找个声名狼藉的,拿出儿子的前程来说话,张庄头也没话说,只是叹气。
张太太下定了决心,又占了理,哪里还会等,数落了自家汉子一番,打定了注意,第二日就乘着马车进城到了小柳叶巷。
秦氏正因为张富商的事情不自在,听闻有人来寻,还以为是富商又来闹事,心里揪了起来,待看到是张太太来了,便松了一口气,因认她是个好人,便也喜出兴望,到门口将人迎了进来。
见家里并无什么好菜,遣了许嫂去外面的酒楼端了几盘菜回来,殷勤招待起来。
倒是杨双双惯是个会察言观色的,一见张太太的面色,便知道此人无事不登三宝殿。心里一思量,大约知道媒人求亲的事儿传到她耳朵里了,现在这世道,对女人很是严苛,那富商估计也是知道寡妇门前是非多,先坏了她娘的名声,才徐徐图之。如今张太太知道了此事,这会儿面色不善的过来,很可能是跟她的婚事有关。
说起这门亲事儿,本非她所愿。张家大哥儿他虽见过几次,但到底算是个陌生人,还不知品行底细,这就要她盲婚哑嫁,婆婆又是那般不喜欢她,嫁过去有什么好。更何况她在现代的时候,见过自家单亲妈妈的各种苦楚,更是觉得不婚不育保平安,在现代尚且如此,更可况是男女极度不平等的古代。
念及此,杨双双吃过饭,便带了小妹去院子里顽儿,给张太太开口的机会。
她人虽到了院子里头,到底好奇张太太怎样说辞,秦氏又是何态度,便坐在窗子下头,一边看着小妹燕燕,一边留心屋里说什么。
张太太见姐妹两个出了门,果然话锋一转跟秦氏说:“弟妹,有句话,我是不吐不快呀!我家哥儿得了急症,怕是…怕是误了你家大姐儿……”
秦氏一下也听出味来,不可置信道:“嫂子,你这意思是想要退亲?”她心中暗道什么得了急症,得到急症她还有心情在这儿吃吃喝喝半晌,一听就是说辞。
张太太见她水泊,横了心道:“这事儿全是我家的错,以后绝不会耽误大姐儿说亲的。”
秦氏虽是脑子有些不清楚,但这等大事却不含糊,“这亲事是大姐儿她爹和张大哥一起定下的,总不能我家老爷人刚去,就不作数了吧!”这是在说张家人背信弃义,欺辱孤儿寡母。
张太太听她说得义正言辞,也变了脸色,知道自家汉子说徐徐图之,就是怕外人口舌,但她爱子心切,哪里管的了这么多,这会儿也只得做出诚恳神色道:“弟妹,我真不是那起子嫌贫爱富的人,我家那口子也不让我来,说对不起杨老弟,是我非要来的,我张家世世代代都是耕读传家,大哥儿又是几代单传,我家的媳妇儿是要当宗妇的,那起子流言蜚语实在经不住。”
秦氏一听流言蜚语这话,顿时明白张太太也听说富商求亲一事儿了,她猛地站起身来,似要说些什么,最后缓缓坐下去压着嗓子道:“嫂子也知道是流言蜚语,哪有什么当真的,都是街上的人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