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临近年关,穆嘉和李锐言每次出门采买年货总能碰到村里的人,村里也大致知道一些他在村里摆摊的消息,明里暗里打听他做生意的情况怎么样。

    再去县城的路上碰见几个村里的妇人、夫郎,顺势邀请他们上了牛车。

    “这段日子一直没有在村里看见嘉哥儿,这是干嘛去了?”

    “嘉哥儿天天往城里跑,是不是做了什么营生?”

    “嘉哥儿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村里人啊。“

    几个婶子你一言我一语打听他目前的情况,穆嘉不愿多说,只能笑笑掩饰尴尬。

    一位颧骨高,细眉毛的夫郎瞥了他一眼,“嘉哥儿,你这一天到晚不着家,也不怕出什么事。”

    车上几人止住了话头。

    沉默半晌,钟奇试着扯开话题:“嘉哥儿要去城里做什么呀?要是顺路我们正好一块。”

    那夫郎却是不依不饶,“孩子还这么小,别再出什么乱子,到时候……”

    “几位婶子要是不想松快,就下车走走吧。”前面驾车的李锐言突然出声,把车上几个人吓了一跳。

    当年谢永深带着李锐言回村定居,和村子里的人也就跟谢永深和村长关系好点,其他人跟他说句话都难,这也是第一次见他给别人出头。

    剩下这段路倒是安静了。

    穆嘉在布庄买了三匹布回去裁衣服,又去在码头看看新奇的食材。

    一臂长的青鱼干,小孩巴掌大小的虾干,穆嘉想着给孩子尝尝鲜,停在了卖海货的摊子前。

    “这大虾怎么买的?”

    “八十文一斤,要不您尝一个。”

    小贩见眼前的人衣着干净、没有什么补丁,知道他们能买起的,赶紧拿了一个虾干请他们尝尝。

    穆嘉剥干净虾壳,看那虾干肉质鲜红紧实,知道这东西不错,塞到谢星廷嘴里。

    “怎么样,好吃吗?”

    小孩点点头,“鲜,甜。”

    “称一斤吧。”

    “好嘞,称给的高高的。”摆摊这几天买的人也不少,大多都是一两、二两的买,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大方的,那小贩很是开心,穆嘉看了称,确实多给了一两。

    又买了些海带干和鱼干,让小贩用油纸包好,放到背篓里。

    穆嘉牵着谢星廷在前面慢慢逛,李锐言目光一直追着他,他自十二岁开始就是孑然一身,这些天和穆嘉接触的一切就像一条条绳索,把他向穆嘉的方向越缠越紧。

    谢永深知道他无处可去,带他回了水牛村,他和穆嘉以前的接触实在算不上多,可自从谢永深出事,他最开始想的只是帮他,后来慢慢就不一样了。

    穆嘉发现他没跟上来,回头找他,谢星廷跑过来,拉住他的手。“小叔在想什么呢,我们快点走吧。”

    穆嘉已经被新靠过来的船吸引,走商们下了船,七手八脚地摆出货物,开始吆喝揽客。

    在冬天甚少见这么新鲜的水果,穆嘉停下来问了价钱。

    “这都是从南边运来的橘子,你看看这品质,都嫩的能掐出水来。”走商拿了一个橘子递给他,“皮薄汁甜,您尝一个就知道了。”

    谢星廷拉着李锐言过来找他,穆嘉把手里的橘子分了一半给李锐言,又掰下一瓣塞进嘴里,“还不错,称二斤吧。”

    穆嘉这一路买下来,年货置办了大半,把东西放到牛车上,穆嘉想起一件一直没做的事,于是想去看看。

    穆嘉现在和李锐言的关系也很是微妙,两个人搭伙做生意,没有他刚穿来的生疏。穆嘉心里两个人已经是很不错的朋友,但由于现在身份实在尴尬,还是按以前的称呼行事。

    “弟弟,星廷年后也有四岁了,也到了启蒙的年纪,我想买些笔墨送他去读书。

    男人点点头,并不多言。

    穆嘉舔了舔嘴唇,接着说:“我想着去书斋买些笔墨再回去,弟弟下午没什么事儿吧?”

    李锐言摇摇头,不明白穆嘉为什么跟他这么客气。

    书斋冷清没几个人,掌柜的坐在柜台后打瞌睡,见有人进来,起身招呼。

    “掌柜的,我家孩子启蒙,您看需要准备点什么?”

    掌柜的扫了他们三人一眼,前面的夫郎牵着孩子,后面跟了个高高大大的汉子,这些年见了不知道多少这样的家庭想让孩子读书识字。

    “启蒙的话就是三百千,看夫子要求学哪个,笔两支,墨条一块,纸两刀,砚台一块。”

    “如果要上好一点的学堂,夫子要求学哪本书?”

    掌柜一笑,眼前的三人都是乡下人打扮,竟然想上城里的学堂,也不知道能不能付得起束脩和笔墨钱。

    “城里所有的学堂都要求三本书熟读,《三字经》背诵,鹿鸣学堂要求更高一点,三本书都要能背诵。”

    穆嘉点点头,“劳烦掌柜的帮我都包起来。”

    掌柜的挑挑眉,精瘦的手指边拨弄算盘边说:“一共是八两四钱。”

    穆嘉倒吸一口凉气。

    知道古代养一个读书人不容易,可也没想到能花这么多银子,纸张要经常买,笔墨砚台也是时不时更换。

    虽然这样想,穆嘉还是从荷包里掏出银子,付了钱。

    掌柜的见他付了钱,便叫店里伙计去库房取书。

    这时门口来了个书生,从书箱里掏出两本书递给掌柜,掌柜的略略翻了一下,收下了

    “江童生字迹有些潦草了,没以往写得好,可还要再抄几本吗?”掌柜的边说便拿出五十文给他。

    那书生摇摇头,走了。

    穆嘉拿了打包好的书,递给谢星廷让他抱着,三个人一起出了门。

    在回村的牛车上,穆嘉才意识到自己并不认识古代文字,谢星廷倒是认识一些,但也识得不多。

    看来要达到城里学堂的标准难,倒不如现在村里念上一段时间。

    正当他在前面思索,李锐言突然出声道:“嘉哥儿可认识字?”

    “我不认识,星廷他爹倒是教了他一些,也不知道教了多少。”穆嘉也是没想到,自己好歹也是本科毕业,到了古代居然成了个文盲。

    “我认识一些,嘉哥儿要是不介意,每天让星廷来找我,我先教教他。”

    穆嘉面上一喜,想直接答应但又怕打扰到他的生活,“这会不会麻烦你了?”

    “只是教几个字,没什么麻烦的。”

    看他都这么说了,穆嘉也放下心,“弟弟年夜饭就到我家来吃吧,也算是我的谢礼。”

    李锐言面上闪过一丝诧异,以前在军中大家一起守岁,回村定居后的每年除夕夜他都是去酒楼打包饭菜,一个人守岁。李锐言不知道该不该答应,张了张嘴,没说话。

    “小叔你就来吧,我小爹会做好多好多好吃的,咱们一起帮忙,一起吃。”谢星廷收到穆嘉的暗示,赶紧开口一起劝。

    一路上李锐言没说去也没说不去,穆嘉觉得这人可真是个锯嘴葫芦。三人心思各异,回了村子。

    临近家门,李锐言这才同意一起吃年夜饭,穆嘉放下心来,吃了这顿饭,他接受男人的帮助也安心些。

    自从在牛车上商量好,谢星廷就每天去李锐言家里跟他识字,一去就是一下午,对于学了什么、学的怎么样,穆嘉从来没有过问。虽然原书剧情里谢星廷最后是当朝首辅,位极人臣,可穆嘉对于他以后想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由他自己决定,如果他真的愿意读书,不说谢永深留下的钱,穆嘉也会供他。

    腊月二十七,穆嘉抽空回了趟家。

    “按我们原先商量好的价钱,这是大哥、二哥的工钱。”穆嘉从篮子里拿出用红绳串好的铜板,又把买来的水果拿出来当做拜年礼。

    摊子上收的最多的就是铜板,隔几天他就会去钱庄换成银子,想着铜板在村里用的更多,就挑了一些看上去新一点的,用红绳串好拿过来。

    看到穆嘉拿来的工钱,家里的人都是喜气洋洋。穆婉小一点不知道为什么父母这么高兴,看到大家都笑她也跟着笑。

    穆阿么看着家里现在的情况也高兴,自从穆父去世,这还是第一次过这么丰足的年。

    他也想明白了,穆嘉不愿意成亲就随他,先不说他带着个孩子,单他帮扶家里这一条,穆家人就记着他的好。

    穆嘉有娘家依靠,和他们一条心,如果他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了,再接济娘家,难免惹人闲话。

    想明白这一层利害关系,穆阿么对于穆嘉嫁不嫁人就不那么执拗了。

    周小云也是开心,想着把钱藏好,就用红绳给她女儿编个小辫,等出去拜年的时候多喜庆。

    周小云嫁过来的时候穆家光景正好,穆父和他两个儿子都是干农活的好把式,家里上好的水田就有五亩,前几年又翻新了房子,她父母这才愿意把她嫁过来。

    丈夫踏实能干,婆么没给她立过规矩,大哥大嫂也没什么坏心眼,一家子和和气气,刚嫁过来那几年村里的新媳妇谁不羡慕她。可公公突然就病了,家里卖地给他治病,穆嘉的长相在十里八乡都是出名的,这也才被谢永深看上,出了五两银子的聘礼,就是这样也没有让她公公好起来,再后来家里就破落了。

    她的婉儿从小到大没几件好衣服,都是捡成子穿剩下的改小了,也舍不得像其他女孩一样买朵花、买根新头绳戴戴,现在穆嘉做的生意让家里有了这么大的转变,如果等以后她侄子接手了这个串串生意,那还会让他们做竹筒、竹签吗?

    周小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像树蔓一样缠绕着她的心,她的眼睛越来越亮,越想越觉得可行。

    “嘉哥儿,今天星廷怎么没跟来啊?”她看见穆清正和穆嘉凑一起说话,她赶紧走过去搭话。

    穆嘉对这个二嫂没什么看法,他知道他二嫂有些自己的小算盘,却也不是什么坏心思,所以他并不介意这些。

    “路上这么冷,我就没让他来,让他好好在家里待着。”穆嘉笑笑,转身又跟穆清接着说话。

    她心里着急,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她是不想过了,也不想让她的女儿尝一遍。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我养大了未来首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日月萦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九章 书斋,我养大了未来首辅,十月阅读并收藏我养大了未来首辅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