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北边的麻烦(六)-1852铁血中华txt类似的小说
第283章 北边的麻烦(六)-1852铁血中华txt类似的小说-1852铁血中华-十月阅读
1852铁血中华
作者:绯红之月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小说app软件已经开发完毕,请大家访问“若是军中有人敢散步此等谣言,也斩首!”
众人都没说话,支持者不用说话,反对者也觉得不方便说话。眼瞅着杨辅清的建议能够得到诸王与重臣的通过,林凤祥再也忍不住,他开口说道:“都是自家兄弟,责备一下就行了吧,何必要弄到斩首呢?”
林凤祥是现在太平军资历最老的一个,如果不是他当年北伐失败,封王只怕还要在韦泽之前。天京之变时韦泽脱离太平军,东王杨秀清的势力被从天京城附近连根拔起。为了争夺胜利果实,诸王之间又来了一次残酷的厮杀。石达开逼着洪秀全杀了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与佐天候陈承镕,进一步想逼迫天王洪秀全封石达开为正军师,洪秀全当然坚决不肯。眼瞅着局面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林凤祥回京协调,好不容易才稳住了局面。
石达开也好,杨辅清也好,都有过脱离太平天国的经历,始终追随太平天国的就是林凤祥。洪秀全死后,翼王石达开也没办法靠自己的资历压倒林凤祥。整体上看,林凤祥才是太平天国的中流砥柱。
现在林凤祥发话了,忠王李秀成立刻说道:“彰王说的没错,都是自家兄弟,犯了错惩戒一下即可,杀头算是什么?”
杨辅清怎么可能听这么一个后辈的话,他大声说道:“若是别的错,那的确惩戒一下即可。可此事并非小事,这是动摇军心的大事。有人敢带头跑,就有人敢跟着跑。如此下去,整个军心哪里还有安宁的一天。那倒不如直接杀了,震慑其他心怀不轨的人。”
忠王李秀成听完之后冷笑一声,“这是说江西的事么?”
这话一出,几乎所有人都变了脸色。李秀成指的江西之事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是石达开弃城别走,眼睁睁看着守九江的林成荣城破被杀,湘军从此有了反攻之力。另一个是李秀成带兵南下,在江西湖南一带接应了十几万脱离了石达开麾下“万里回朝”的太平军将士。不管李秀成指的是哪一件事,当时处于领导地位的人都没有下令追杀脱离者。
处于领导地位的人当时没有追杀脱离者,也没有在军中诛杀心思不稳者,最后都导致了失败。李秀成就是在嘲讽“难道从以前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了不成?”
这话一家伙就把太平军内最大的疮疤给揭开了,杨辅清脸色大变。作为东王一系最后的领兵将领,石达开从江西出走的时候,杨辅清也带着弟弟杨宜清领兵与石达开一起离开。只是攻打浙江福建失败之后,石达开再次走江西南部,进入湖南,又去了广西。洪秀全派遣使者对杨辅清好说歹说,因为对石达开攻打浙江与福建表现出来的能力很失望,加上洪秀全保证,林凤祥背书,杨辅清最后还是返回了天京。
石达开出走是有他自己的目的,杨辅清完全能理解石达开对天王洪秀全的绝望。不过杨辅清几次反复,他觉得自己在某种意义上比石达开更让人觉得可怜,也或许更让人看不起吧。
现在李秀成毫不留情的把旧事给揭开了,这让杨辅清的情绪发生了极大的波动,他恼羞成怒,指着李秀成说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秀成还没说话,英王陈玉成却开口了,“动辄就提起杀戮兄弟,若是兄弟们犯了军法,吸食大烟,或者投敌,杀了就杀了。可这些一样没有,就喊打喊杀,这算什么?”
“我也觉的这样杀人不合适!”宁王韦俊说道。杨辅清其实与杨秀清八杆子打不着关系,只是名字相近,加上早饭初期大家都需要拉拢英才,杨秀清这才认了与杨辅清为自己同宗兄弟,杨辅清也由此当上了国宗。韦俊可是北王韦昌荣货真价实的弟弟,杨辅清因为担心自己的安全而勾结天京之变重要幕后推动者石达开的时候,韦俊却依旧在太平天国的战斗序列里面,始终为太平天国作战。洪秀全后来封韦俊为宁王,也有息事宁人的意思在里面。
朝堂之上登时就出现了对立的局面,林凤祥可一点都不想看到这种对立。忠王李秀成是杨秀清亲自提拔的人,英王陈玉成则是被石达开逼死的陈承镕的侄子,宁王韦俊则是韦昌荣的弟弟。这三个人当然不会跟石达开,更不会真的待见天王洪秀全。他们三人的亲人都是死在这两人手中的。
天京之变后,出来进行劝说,努力化解矛盾的就是林凤祥。林凤祥把韦俊调来当他的副手,又努力说服杨辅清回归天国。他本人是北伐三丞相之首,天京之变后得到了李开芳与吉文元的支持,林凤祥自己到没有组建小团体的打算。但是以林凤祥为中心自然组成了一股势力。洪天王被韦泽逼着迁都前的天国十三王里面,至少有六位都是支持林凤祥的。
与杨辅清那种恼羞成怒不同,石达开对问题早就没有了这种幼稚的态度。他很清楚是不是杀人并不重要,林凤祥一派的王爷其实不反对杀,他们现在这么旗帜鲜明的反对仅仅是借题发挥而已。天京之变是太平天国本身的自相残杀,这固然是天京之变发生前就积攒下来的无数矛盾的总爆发。也埋下了太平天国现在内部巨大隔阂的原因。
当时的发动者与主要参与者基本都在自相残杀中完蛋了,石达开其实很怀疑韦泽在天京之变中的作用,如果不是齐王韦泽在杨秀清准备逼封万岁前对东王府的主事,可实际上是洪天王心腹的陈承镕公然说,“东王早就该当万岁了!天王是远比不上东王的!”洪天王也未必能下定决心发动天京之变。
所以石达开的结论是,韦泽其实早就发现了天京之变的迹象。他充分利用了天京之变,由洪秀全动手除掉了杨秀清。这个天下唯一能制约韦泽的人死了时候,韦泽就再也没有了阻碍,可以自由自在的振翅高飞。去实现他自己早就谋划好的计划。
这种感觉石达开也有过,杨秀清就如一座大山一样压在石达开头上,随时能够威胁石达开,随时能够杀掉石达开。石达开之所以支持天京之变,就是要摆脱这样的感受。从这点来说,石达开并不觉得韦泽做出这样的选择有什么问题,他很理解甚至比较支持韦泽的选择。
同样是极深介入天京之变的人,现在韦泽却洗刷的干干净净,全天下,甚至连太平军里面都觉得韦泽干干净净,与太平天国也互不相欠。更没人质疑韦泽的道德水平。反倒是石达开身上却背负着沉重的罪孽。两人相比较,韦泽从天京之变中得到的岂止比石达开多出千倍万倍。
石达开毕竟是石达开,到了现在他也没有怪韦泽的意思。天京之变对于天平天国来说就是一道极深的伤口,而且伤口还化了脓。如果不把这股脓给挤出来,这道伤口就始终无法愈合。从这个意义上讲,韦泽还是比石达开高明的多。石达开与太平天国的纠葛太多,他是永远无法洗刷掉他身上太平天国的印记。但是韦泽却通过东王杨秀清之死彻底斩断了与太平天国的联系。
如果有什么值得后悔的,石达开只是后悔自己没看清楚这点。韦泽是可以离开太平天国的,但是石达开却不行。如果能重来一次的话,石达开是不会再做出这样错误的选择了。
抱着这种觉悟,石达开对着诸王和众将坦然说道:“诸位兄弟,如果是我石达开之前说了齐王韦泽的一些话,让大家觉得我石达开是在推诿责任。那我只能说,诸位兄弟想错了。今天我有些话就不妨与诸位兄弟直说。”
说完之后,石达开转向了天王洪天富贵,“天王,今天议事已经终结。咱们散朝吧!”
洪天富贵对于石达开要说的话极为好奇,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对石达开这些重臣根本没有任何真正的号召力。绷着嘴唇想说自己也想听石达开讲述以前的故事,可洪天富贵最终还是没说出来。
而诸王与重臣们则互相交流着视线,天京之变是大家心头迈不过去的坎,也是大家根本不想提及的血腥往事。而石达开竟然有想把这件往事给彻底揭开的意思,大家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与本代天王洪天富贵强烈的好奇心不同,大家不少人强烈的不想听石达开诉说往事,如果不是知道自己不能走,不少人只怕就会立刻逃跑了吧。
众人都没说话,支持者不用说话,反对者也觉得不方便说话。眼瞅着杨辅清的建议能够得到诸王与重臣的通过,林凤祥再也忍不住,他开口说道:“都是自家兄弟,责备一下就行了吧,何必要弄到斩首呢?”
林凤祥是现在太平军资历最老的一个,如果不是他当年北伐失败,封王只怕还要在韦泽之前。天京之变时韦泽脱离太平军,东王杨秀清的势力被从天京城附近连根拔起。为了争夺胜利果实,诸王之间又来了一次残酷的厮杀。石达开逼着洪秀全杀了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与佐天候陈承镕,进一步想逼迫天王洪秀全封石达开为正军师,洪秀全当然坚决不肯。眼瞅着局面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林凤祥回京协调,好不容易才稳住了局面。
石达开也好,杨辅清也好,都有过脱离太平天国的经历,始终追随太平天国的就是林凤祥。洪秀全死后,翼王石达开也没办法靠自己的资历压倒林凤祥。整体上看,林凤祥才是太平天国的中流砥柱。
现在林凤祥发话了,忠王李秀成立刻说道:“彰王说的没错,都是自家兄弟,犯了错惩戒一下即可,杀头算是什么?”
杨辅清怎么可能听这么一个后辈的话,他大声说道:“若是别的错,那的确惩戒一下即可。可此事并非小事,这是动摇军心的大事。有人敢带头跑,就有人敢跟着跑。如此下去,整个军心哪里还有安宁的一天。那倒不如直接杀了,震慑其他心怀不轨的人。”
忠王李秀成听完之后冷笑一声,“这是说江西的事么?”
这话一出,几乎所有人都变了脸色。李秀成指的江西之事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是石达开弃城别走,眼睁睁看着守九江的林成荣城破被杀,湘军从此有了反攻之力。另一个是李秀成带兵南下,在江西湖南一带接应了十几万脱离了石达开麾下“万里回朝”的太平军将士。不管李秀成指的是哪一件事,当时处于领导地位的人都没有下令追杀脱离者。
处于领导地位的人当时没有追杀脱离者,也没有在军中诛杀心思不稳者,最后都导致了失败。李秀成就是在嘲讽“难道从以前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了不成?”
这话一家伙就把太平军内最大的疮疤给揭开了,杨辅清脸色大变。作为东王一系最后的领兵将领,石达开从江西出走的时候,杨辅清也带着弟弟杨宜清领兵与石达开一起离开。只是攻打浙江福建失败之后,石达开再次走江西南部,进入湖南,又去了广西。洪秀全派遣使者对杨辅清好说歹说,因为对石达开攻打浙江与福建表现出来的能力很失望,加上洪秀全保证,林凤祥背书,杨辅清最后还是返回了天京。
石达开出走是有他自己的目的,杨辅清完全能理解石达开对天王洪秀全的绝望。不过杨辅清几次反复,他觉得自己在某种意义上比石达开更让人觉得可怜,也或许更让人看不起吧。
现在李秀成毫不留情的把旧事给揭开了,这让杨辅清的情绪发生了极大的波动,他恼羞成怒,指着李秀成说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秀成还没说话,英王陈玉成却开口了,“动辄就提起杀戮兄弟,若是兄弟们犯了军法,吸食大烟,或者投敌,杀了就杀了。可这些一样没有,就喊打喊杀,这算什么?”
“我也觉的这样杀人不合适!”宁王韦俊说道。杨辅清其实与杨秀清八杆子打不着关系,只是名字相近,加上早饭初期大家都需要拉拢英才,杨秀清这才认了与杨辅清为自己同宗兄弟,杨辅清也由此当上了国宗。韦俊可是北王韦昌荣货真价实的弟弟,杨辅清因为担心自己的安全而勾结天京之变重要幕后推动者石达开的时候,韦俊却依旧在太平天国的战斗序列里面,始终为太平天国作战。洪秀全后来封韦俊为宁王,也有息事宁人的意思在里面。
朝堂之上登时就出现了对立的局面,林凤祥可一点都不想看到这种对立。忠王李秀成是杨秀清亲自提拔的人,英王陈玉成则是被石达开逼死的陈承镕的侄子,宁王韦俊则是韦昌荣的弟弟。这三个人当然不会跟石达开,更不会真的待见天王洪秀全。他们三人的亲人都是死在这两人手中的。
天京之变后,出来进行劝说,努力化解矛盾的就是林凤祥。林凤祥把韦俊调来当他的副手,又努力说服杨辅清回归天国。他本人是北伐三丞相之首,天京之变后得到了李开芳与吉文元的支持,林凤祥自己到没有组建小团体的打算。但是以林凤祥为中心自然组成了一股势力。洪天王被韦泽逼着迁都前的天国十三王里面,至少有六位都是支持林凤祥的。
与杨辅清那种恼羞成怒不同,石达开对问题早就没有了这种幼稚的态度。他很清楚是不是杀人并不重要,林凤祥一派的王爷其实不反对杀,他们现在这么旗帜鲜明的反对仅仅是借题发挥而已。天京之变是太平天国本身的自相残杀,这固然是天京之变发生前就积攒下来的无数矛盾的总爆发。也埋下了太平天国现在内部巨大隔阂的原因。
当时的发动者与主要参与者基本都在自相残杀中完蛋了,石达开其实很怀疑韦泽在天京之变中的作用,如果不是齐王韦泽在杨秀清准备逼封万岁前对东王府的主事,可实际上是洪天王心腹的陈承镕公然说,“东王早就该当万岁了!天王是远比不上东王的!”洪天王也未必能下定决心发动天京之变。
所以石达开的结论是,韦泽其实早就发现了天京之变的迹象。他充分利用了天京之变,由洪秀全动手除掉了杨秀清。这个天下唯一能制约韦泽的人死了时候,韦泽就再也没有了阻碍,可以自由自在的振翅高飞。去实现他自己早就谋划好的计划。
这种感觉石达开也有过,杨秀清就如一座大山一样压在石达开头上,随时能够威胁石达开,随时能够杀掉石达开。石达开之所以支持天京之变,就是要摆脱这样的感受。从这点来说,石达开并不觉得韦泽做出这样的选择有什么问题,他很理解甚至比较支持韦泽的选择。
同样是极深介入天京之变的人,现在韦泽却洗刷的干干净净,全天下,甚至连太平军里面都觉得韦泽干干净净,与太平天国也互不相欠。更没人质疑韦泽的道德水平。反倒是石达开身上却背负着沉重的罪孽。两人相比较,韦泽从天京之变中得到的岂止比石达开多出千倍万倍。
石达开毕竟是石达开,到了现在他也没有怪韦泽的意思。天京之变对于天平天国来说就是一道极深的伤口,而且伤口还化了脓。如果不把这股脓给挤出来,这道伤口就始终无法愈合。从这个意义上讲,韦泽还是比石达开高明的多。石达开与太平天国的纠葛太多,他是永远无法洗刷掉他身上太平天国的印记。但是韦泽却通过东王杨秀清之死彻底斩断了与太平天国的联系。
如果有什么值得后悔的,石达开只是后悔自己没看清楚这点。韦泽是可以离开太平天国的,但是石达开却不行。如果能重来一次的话,石达开是不会再做出这样错误的选择了。
抱着这种觉悟,石达开对着诸王和众将坦然说道:“诸位兄弟,如果是我石达开之前说了齐王韦泽的一些话,让大家觉得我石达开是在推诿责任。那我只能说,诸位兄弟想错了。今天我有些话就不妨与诸位兄弟直说。”
说完之后,石达开转向了天王洪天富贵,“天王,今天议事已经终结。咱们散朝吧!”
洪天富贵对于石达开要说的话极为好奇,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对石达开这些重臣根本没有任何真正的号召力。绷着嘴唇想说自己也想听石达开讲述以前的故事,可洪天富贵最终还是没说出来。
而诸王与重臣们则互相交流着视线,天京之变是大家心头迈不过去的坎,也是大家根本不想提及的血腥往事。而石达开竟然有想把这件往事给彻底揭开的意思,大家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与本代天王洪天富贵强烈的好奇心不同,大家不少人强烈的不想听石达开诉说往事,如果不是知道自己不能走,不少人只怕就会立刻逃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