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穿过灰蒙蒙的窗户,射出各种奇怪的斑点和图案,很让人怀疑太阳公公每天早上都在做些什么。
挑高5米多高的江南造船厂工会活动中心,是去年落成的新建筑,也是最近两三年来,船厂落成的唯一一座大型建筑。
顶部的透明天花板,是工会活动中心最显著的特征,因为这个设计,它还得到了一届鲁班奖。
荣尚国很喜欢这座工会活动中心,有事没事就在里面开会。
职工表彰大会在工会活动中心开,党委扩大会议也在里面开会,老干部活动和领导活动,也在工会活动中心。
这一次,轮到会计师们,在这座代表着最后荣耀的建筑物内奋斗了。
荣尚国集中了江南造船厂半数以上的会计师,共248人,用以评估公司价值。这些会计师,不光有主厂的会计师,还有下面的分公司和子公司的会计师,再加上数量众多的三产公司的会计师,数量庞大冠绝全集团。
然而,这场评估,从一开始就变成了噩梦。
股权、折旧、设备、现金、土地、贷款、人员、技术种种,纠缠在一起,令人叫苦不迭。
许多年轻的会计师,来到这桩威严庄重的工会活动中心的时候,还很兴奋。
如今,剩下的只是满腔的疲惫和自我怀疑。
这样的评估,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能力。
93年可不比日后。此时,中国一脚迈进市场经济的大潮,各行各业都陷入了人才匮乏当中。
与钞票和资产直接相关的会计师,老早就证明了自己是一种精贵的生物,不说比大熊猫少,但绝对比国产奶牛的数量少。
虽然每个单位好像都有会计师,但在90年代初,各单位的会计师多是半路出家的初中高中生。中专毕业的会计师,已是许多单位的香饽饽了。令人如痴如醉的北*京户口,上*海户口,在90年代的正经会计师眼中,不过是普通的纸片罢了。
如中船集团这样的企业,大学毕业的会计师,往往用不了两年,就能升上高位。到了江南造船厂这样的企业,要纠集起一票百多人的会计师已相当困难,248名会计师,几乎让江南造船厂下属的企业财务停顿。
但是,江南造船厂可是有上万名工人,资产数亿元的大企业。
而且,就像是一切国企那样,江南造船厂内的子公司权属关系复杂。它们有自己的医院,学校,自己的小钢厂。小运输队,大食堂和大型服装加工厂。除此之外,三产公司从园林栽培到手套制作,应有尽有,配套的仪器厂,塑料厂,电缆厂,皮具厂。木器厂,通用机械厂全都是几百上千人的大企业。有母公司源源不断的订单,这些企业就像是苏城当年呆过的胜利机械厂一样。产值不高,规模不小。
可以说,90年代的江南造船厂的财务状况,比2010年资产百亿的江南造船厂还要复杂。
对会计师来说,评估审核现在的江南造船厂,就像是评估审核一个城市,而非一个企业。
江南造船厂甚至有他们自己的厂区工程队和厂区清洁队,小车班和大车班的资产项目,也比一个中心城市的公交系统来的复杂。
以江南造船厂此时的规模,就是把四大行派一个过来,也要头痛万分。
要是国外的企业,那些小型的子公司都有年报季报,公司财务整理的妥妥当当。90年代的国企可没有这样的说法,大到万吨水压机,小到办公室的文具,都要重新核实。
船厂的主业自不必说,核实那些三产公司,得费多少精神。
一个每小时薪水300美元的会计师,窝在一个三产办公室里,估计一个星期都整不完那些乱七八糟的资产和文件,等他整理结束,这种三产公司就可以把自己卖掉,用来支付会计师薪水了。
江南造船厂请不起国外的会计师,他们甚至没有请国内会计师的意思。
于是,船厂自己的会计师,就只能在无尽的数字和无穷的文牍中挣扎。
好像永远都没有一个界限似的。
“王科,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什么?”荣尚国刚刚走进工会活动中心,就听见很低的询问声。
被称作王科的会计师本就在四处游走,听到有人问问题,马上过来,看了看,道:“你核算的这部分,管理人员薪酬和折旧费算是约束性固定成本。”
“培训费和研究开发的开支就不算了?”
“是。”
“哦……”
听着这样的对话,荣尚国只能拍拍脑门。
就算不懂会计,他也知道,问问题的家伙,水平不够。
但那又有什么办法。
他最好的几个会计师都在做辅导了,如今看来,工作效率确实比他们自己做要高,但能高多少,实在难说。
回答完问题的王科用手揉着脖子,正好看到荣尚国,不由一僵。
他没有直接打招呼,而是小跑了两步过来,才悄然道:“荣总,您来了。”
“怎么样?能跟上进度吗?”
“怕是,不行了。”王科以前都没怎么见过荣尚国。自从开始评估厂子开始,他就天天见荣尚国了,见的多了,畏惧也小了。
荣尚国脸绷的很紧,问:“延迟多久?”
“这个不好说。”王科根本不敢给准话。他们现在连主业的盘点都没完成。
荣尚国也不是第一次这样问了,得到类似的回答,也极无奈。
见他心情不是太遭,王科小心翼翼的道:“三产公司太乱了,盘点浪费的时间,比主业还要多。其实,大华提出,把三产公司剥出去,也是没办法的事。”
“我知道了。”荣尚国闷声道:“你和其他船厂的会计师有联系吧,他们什么情况?”
“三产公司都乱的很,盘点不清楚。”
荣尚国默然。
三产公司根本就是一把糊涂账,好一点的公司是用来安置职工家属,创造小金库的,差劲的公司,根本就是把三产公司当领导的自留地来经营。
别说是剥离三产公司了,就是盘点三产公司,产生的反弹都很厉害。
因此,虽然大华提出要将三产公司从船厂剥离出去,几个船厂都没有做。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政治问题,竟然被专业的会计问题给挡住了。
“荣总。”秘书拿着手机,对荣尚国,道:“闫学灿要来谈判了。”
“嗯……”荣尚国摸着脑袋,很是烦恼。评估至今都没做出来,又怎么和大华实业谈判,难道被他们捏着脖子来谈。
“要不,让他先回去?”秘书猜测着荣尚国的意思。
荣尚国无奈摇头,道:“你让他回去,他就去别的船厂了,到时候,别的厂子就占了优势,叫他来吧,咱们先拖着。”
拖字诀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一向好用,如今也是国企的传家宝了。给钱要拖着,给货要拖着,做事要拖着,保修换休什么的……那是什么?
荣尚国做了几十年的领导,拖字诀自然用的炉火纯青。
他并没有避而不见,而是迅速的见了一面,就推说有事离开,既不显的无礼,也让闫学灿来不及反应。
双方的地位差着两三层,闫学灿也不能强行要求会面。接下来不管是副总出面,还是别的什么领导,只要咬定不能决定,就可以将事情拖下来。
令荣尚国奇怪的是,闫学灿似乎并没有生气的意思。
一个星期下来,闫学灿依然兢兢业业的。该谈判的谈判,该请客的请客,白天晚上都没有休息……
荣尚国首先坐不住了。
他悄悄的约了其他几个船厂,趁着中船开党委会的时间,私下里开了个小会。
平江造船厂、西麓造船厂、南洋造船厂都被请了过来。
几个人坐在一起,或多或少的交换些信息,也弄不明白苏城想做什么。
“他会不会在和外国的船厂谈判?”平江造船厂是几个船厂里较弱的,总经理患得患失的提出一个想法。
边上的船厂摇摇头,道:“你别看他在国内厉害,国际上有什么民企,谈判什么?”
“大华在东南亚已经找了好几个配套厂,帮他们建了总段厂,要不船只怎么做的那么快!”
“对啊,他们的船做的怎么样了?”荣尚国忽然有不好的联想。
其他几个人也愣了下。
平江造船厂的总经理期期艾艾的道:“最近都忙着评估的事,险些忘了他们的新船。”
“算一下时间,舾装也该差不多了。”
荣尚国话音刚落,门就“砰砰”的被敲响了。
“荣总,刘总,李总……”进来的是中船宣传处的处长,笑眯眯的脸上,带着一些怪异的神色。
“怎么了?”
“大华的公函。”
“嗯?给集团的?”
“是。”处长没有直接说公函内容,就给放在了桌面上。
几个总经理互相看看,还是让荣尚国撕开看了。
荣尚国一目十行,然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大华的第一艘船交工了。”
吸气的声音,不约而同。
“这不会是世界记录吧。”
“最少是中国记录了。”
……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挑高5米多高的江南造船厂工会活动中心,是去年落成的新建筑,也是最近两三年来,船厂落成的唯一一座大型建筑。
顶部的透明天花板,是工会活动中心最显著的特征,因为这个设计,它还得到了一届鲁班奖。
荣尚国很喜欢这座工会活动中心,有事没事就在里面开会。
职工表彰大会在工会活动中心开,党委扩大会议也在里面开会,老干部活动和领导活动,也在工会活动中心。
这一次,轮到会计师们,在这座代表着最后荣耀的建筑物内奋斗了。
荣尚国集中了江南造船厂半数以上的会计师,共248人,用以评估公司价值。这些会计师,不光有主厂的会计师,还有下面的分公司和子公司的会计师,再加上数量众多的三产公司的会计师,数量庞大冠绝全集团。
然而,这场评估,从一开始就变成了噩梦。
股权、折旧、设备、现金、土地、贷款、人员、技术种种,纠缠在一起,令人叫苦不迭。
许多年轻的会计师,来到这桩威严庄重的工会活动中心的时候,还很兴奋。
如今,剩下的只是满腔的疲惫和自我怀疑。
这样的评估,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能力。
93年可不比日后。此时,中国一脚迈进市场经济的大潮,各行各业都陷入了人才匮乏当中。
与钞票和资产直接相关的会计师,老早就证明了自己是一种精贵的生物,不说比大熊猫少,但绝对比国产奶牛的数量少。
虽然每个单位好像都有会计师,但在90年代初,各单位的会计师多是半路出家的初中高中生。中专毕业的会计师,已是许多单位的香饽饽了。令人如痴如醉的北*京户口,上*海户口,在90年代的正经会计师眼中,不过是普通的纸片罢了。
如中船集团这样的企业,大学毕业的会计师,往往用不了两年,就能升上高位。到了江南造船厂这样的企业,要纠集起一票百多人的会计师已相当困难,248名会计师,几乎让江南造船厂下属的企业财务停顿。
但是,江南造船厂可是有上万名工人,资产数亿元的大企业。
而且,就像是一切国企那样,江南造船厂内的子公司权属关系复杂。它们有自己的医院,学校,自己的小钢厂。小运输队,大食堂和大型服装加工厂。除此之外,三产公司从园林栽培到手套制作,应有尽有,配套的仪器厂,塑料厂,电缆厂,皮具厂。木器厂,通用机械厂全都是几百上千人的大企业。有母公司源源不断的订单,这些企业就像是苏城当年呆过的胜利机械厂一样。产值不高,规模不小。
可以说,90年代的江南造船厂的财务状况,比2010年资产百亿的江南造船厂还要复杂。
对会计师来说,评估审核现在的江南造船厂,就像是评估审核一个城市,而非一个企业。
江南造船厂甚至有他们自己的厂区工程队和厂区清洁队,小车班和大车班的资产项目,也比一个中心城市的公交系统来的复杂。
以江南造船厂此时的规模,就是把四大行派一个过来,也要头痛万分。
要是国外的企业,那些小型的子公司都有年报季报,公司财务整理的妥妥当当。90年代的国企可没有这样的说法,大到万吨水压机,小到办公室的文具,都要重新核实。
船厂的主业自不必说,核实那些三产公司,得费多少精神。
一个每小时薪水300美元的会计师,窝在一个三产办公室里,估计一个星期都整不完那些乱七八糟的资产和文件,等他整理结束,这种三产公司就可以把自己卖掉,用来支付会计师薪水了。
江南造船厂请不起国外的会计师,他们甚至没有请国内会计师的意思。
于是,船厂自己的会计师,就只能在无尽的数字和无穷的文牍中挣扎。
好像永远都没有一个界限似的。
“王科,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什么?”荣尚国刚刚走进工会活动中心,就听见很低的询问声。
被称作王科的会计师本就在四处游走,听到有人问问题,马上过来,看了看,道:“你核算的这部分,管理人员薪酬和折旧费算是约束性固定成本。”
“培训费和研究开发的开支就不算了?”
“是。”
“哦……”
听着这样的对话,荣尚国只能拍拍脑门。
就算不懂会计,他也知道,问问题的家伙,水平不够。
但那又有什么办法。
他最好的几个会计师都在做辅导了,如今看来,工作效率确实比他们自己做要高,但能高多少,实在难说。
回答完问题的王科用手揉着脖子,正好看到荣尚国,不由一僵。
他没有直接打招呼,而是小跑了两步过来,才悄然道:“荣总,您来了。”
“怎么样?能跟上进度吗?”
“怕是,不行了。”王科以前都没怎么见过荣尚国。自从开始评估厂子开始,他就天天见荣尚国了,见的多了,畏惧也小了。
荣尚国脸绷的很紧,问:“延迟多久?”
“这个不好说。”王科根本不敢给准话。他们现在连主业的盘点都没完成。
荣尚国也不是第一次这样问了,得到类似的回答,也极无奈。
见他心情不是太遭,王科小心翼翼的道:“三产公司太乱了,盘点浪费的时间,比主业还要多。其实,大华提出,把三产公司剥出去,也是没办法的事。”
“我知道了。”荣尚国闷声道:“你和其他船厂的会计师有联系吧,他们什么情况?”
“三产公司都乱的很,盘点不清楚。”
荣尚国默然。
三产公司根本就是一把糊涂账,好一点的公司是用来安置职工家属,创造小金库的,差劲的公司,根本就是把三产公司当领导的自留地来经营。
别说是剥离三产公司了,就是盘点三产公司,产生的反弹都很厉害。
因此,虽然大华提出要将三产公司从船厂剥离出去,几个船厂都没有做。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政治问题,竟然被专业的会计问题给挡住了。
“荣总。”秘书拿着手机,对荣尚国,道:“闫学灿要来谈判了。”
“嗯……”荣尚国摸着脑袋,很是烦恼。评估至今都没做出来,又怎么和大华实业谈判,难道被他们捏着脖子来谈。
“要不,让他先回去?”秘书猜测着荣尚国的意思。
荣尚国无奈摇头,道:“你让他回去,他就去别的船厂了,到时候,别的厂子就占了优势,叫他来吧,咱们先拖着。”
拖字诀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一向好用,如今也是国企的传家宝了。给钱要拖着,给货要拖着,做事要拖着,保修换休什么的……那是什么?
荣尚国做了几十年的领导,拖字诀自然用的炉火纯青。
他并没有避而不见,而是迅速的见了一面,就推说有事离开,既不显的无礼,也让闫学灿来不及反应。
双方的地位差着两三层,闫学灿也不能强行要求会面。接下来不管是副总出面,还是别的什么领导,只要咬定不能决定,就可以将事情拖下来。
令荣尚国奇怪的是,闫学灿似乎并没有生气的意思。
一个星期下来,闫学灿依然兢兢业业的。该谈判的谈判,该请客的请客,白天晚上都没有休息……
荣尚国首先坐不住了。
他悄悄的约了其他几个船厂,趁着中船开党委会的时间,私下里开了个小会。
平江造船厂、西麓造船厂、南洋造船厂都被请了过来。
几个人坐在一起,或多或少的交换些信息,也弄不明白苏城想做什么。
“他会不会在和外国的船厂谈判?”平江造船厂是几个船厂里较弱的,总经理患得患失的提出一个想法。
边上的船厂摇摇头,道:“你别看他在国内厉害,国际上有什么民企,谈判什么?”
“大华在东南亚已经找了好几个配套厂,帮他们建了总段厂,要不船只怎么做的那么快!”
“对啊,他们的船做的怎么样了?”荣尚国忽然有不好的联想。
其他几个人也愣了下。
平江造船厂的总经理期期艾艾的道:“最近都忙着评估的事,险些忘了他们的新船。”
“算一下时间,舾装也该差不多了。”
荣尚国话音刚落,门就“砰砰”的被敲响了。
“荣总,刘总,李总……”进来的是中船宣传处的处长,笑眯眯的脸上,带着一些怪异的神色。
“怎么了?”
“大华的公函。”
“嗯?给集团的?”
“是。”处长没有直接说公函内容,就给放在了桌面上。
几个总经理互相看看,还是让荣尚国撕开看了。
荣尚国一目十行,然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大华的第一艘船交工了。”
吸气的声音,不约而同。
“这不会是世界记录吧。”
“最少是中国记录了。”
……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