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亲亲相隐,这就很对刘据的胃口,如果根据这一条,是不是自个的姐姐就不用死了?
刘彻也没想到,明明给刘据教书的博士里头,公羊派的更多,但是还是叫刘据被谷梁派吸引了,不过如今刘据不过是露出了一点苗头而已,所以一时半会儿根本没人注意到这些。而发现了这一点的卫伉如今也懒得在刘据身上费力气了,他又不给刘据做伴读,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资格能影响到这个表弟。既然他开始倾向于谷梁,那么成为主和派是迟早的事情,到时候势必会跟军方产生隔阂,他自个背弃了自个的依靠,他不倒霉谁倒霉呢?
想明白这点之后,卫伉愈发对刘据没了指望,在军中训练也更卖力起来。他的确没有那种天生的大局观和敏锐直觉,但是大多数将军也没有,他们只需要能够听从主帅的命令,在关键的时候,不要掉链子就行。卫伉需要的是军功,有一定的兵权,却不需要卫家再出一个卫青霍去病。指望自个,还不如指望霍去病的儿子呢!
没错,霍去病别看嘴上喊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一直没有娶妻,但是,他身边是有姬妾的,而且还不止一个,其中一个就给霍去病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霍嬗。霍去病死后,刘彻对霍嬗寄予厚望,一门心思想要再培养出一个新的冠军侯,结果这位在刘彻前往泰山封禅的途中死了,刘彻的希望彻底落空。
霍嬗能被刘彻看中,可见这位还是有天份的,而卫伉嘛,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跟着父亲和表哥蹭点功劳,在军中具备一定的影响力,至于说更多的,卫伉根本不指望,让他自个单独带兵,卫伉琢磨着还不如李广呢,所以,抱大腿可以,其他的还是算了。
卫伉并没有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任何人,实际上上辈子卫青其实也发现了刘据思想上的倾向,但是卫青一想谨慎,即便他是刘据最大的靠山之一,但是,他依旧不敢在明面上对刘据施加什么影响力,免得让刘彻生出什么想法来。刘据被人称为是卫太子,就像是当年刘荣被称为栗太子一样,身上母族的痕迹实在是太重,卫青并不希望刘彻觉得自己一直以来在影响储君,企图等到储君上位之后,达到控制朝堂的目的。
所以,很多时候,卫青只能是一个背景板,除非到了关键时刻,否则的话,他几乎不会接近太子,等闲连太子宫都不会去。卫子夫在这事上也跟卫青保持了默契,反正只要卫青在,谁也不敢小视了刘据,因此,在刘据的成长过程中,卫青要尽可能淡化自己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卫子夫没想到的是,刘据却没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自个疏远了军功武将集团,反过来依赖于一帮儒生。如果依附的是公羊派,即便是董仲舒后来提出了“天人感应”之类的说法,企图将皇权关进笼子里,让他们儒家作为看守笼子的人,因此被刘彻疏远,但是,比起公羊派,刘彻更不喜欢的还是谷梁派。
大汉之所以能够一直在不断对外征战,根基就在于“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鼓吹的就是大复仇主义,对匈奴作战,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复仇!民间一直以来也很吃这一套,甚至,汉家的律法也认可这套逻辑。而谷梁派的逻辑却不一样,他们更是想要增加宗族的权利,通过儒家的所谓礼将朝廷的一部分法治权利下放到地方上,从此,皇权不下乡,而宗族就可以发展起来,不像是现在这样,每个皇帝一上台,先修陵邑,然后满天下将地方上的豪强给迁移到陵邑旁边。豪强之所以强大,无非就是他们在地方上有足够的土地还有人脉,但是一旦迁移,那就不一样了,土地必须变卖,依附于土地上的那些佃户雇农自然不可能再跟他们走。人脉也是一样,他们之前在地方上头可以贿赂官员,打点上下,即便是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遮掩下来,因此,可以借助于他们本身的资源横行乡里。可是迁移走了,陵邑是什么地方,不知道多少官员盯着这里,你想要从头培养人脉,那真的是事倍功半。何况,光是迁移这个过程,许多豪强就要被扒掉几层皮,等到了地方,手里头能掌握的资源就不知道要缩水多少,想要从头再来,那又谈何容易。
谷梁派想要打破的就是这样的秩序,但是汉家皇帝又不是傻的,就算是需要谷梁派,也不可能全盘接受他们的主张,就像是后来石渠阁之辩之后,谷梁派占据了上风,汉宣帝之后还是教导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卫伉上辈子就是个纨绔,很多事情根本想不到,他能知道刘据亲近儒家,跟军方不和,已经是上辈子在卫青身边耳濡目染,得出来的结论了。他自觉自己脑子不够用,所以根本不多想。因此,尽管卫子夫流露出了几次让卫伉进入太子宫任职的意思,卫伉都充耳不闻,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卫青在这事上并不会强迫自家儿子,没错,对于太子来说,亲戚是最值得信任的,一般情况下,各个皇子太子最开始的班底也都是从亲戚开始。但是,刘据如今才多大呢,卫伉年龄也就是比当利公主小一岁,跟刘据之间年龄相差七八岁,与其这个时候就在东宫浪费青春,还不如跟着出去长长见识,回头也更有底气。
卫子夫虽说许多事情其实不懂,但是她其实很能够猜测出别人的想法,她已经意识到,卫伉其实不打算跟刘据有什么密切的关系,这也让卫子夫有些疑惑,只是这种疑惑并不能跟卫青说,免得叫卫青多想,既然卫青对卫伉另有安排,卫子夫便不再多言。
刘彻对于如今这样的状况还算是满意,外戚固然好用,但是外戚坐大就是个麻烦。偏偏如今还离不开卫青霍去病,如今匈奴未灭,卫青再立下几次功劳,刘彻都要面临赏无可赏,封无可封的局面了。卫青如今已经是大将军了,接下来再往上就是三公,但是再往上呢,老刘家可早就立下了规矩,不许再封异姓为王,这样等卫青位列三公之后,再如何赏封呢?尤其卫青算起来,如今还算是壮年呢,总不能如今就让他闲置!
如今卫青自己知道进退,那就给了刘彻不小的余地,刘彻可以考虑趁着这几年,再扶持几个人出来,免得让军方变成卫霍一家独大。可惜的是,霍去病没有个亲近的姐妹什么的,要不然,刘彻还真的想娶一个霍家的女子为夫人。刘彻从小混在女人堆里,最是明白一句话,那就是哪怕是亲姐妹,在她们依附于同一个男人的时候,那也就做不成姐妹了。就像是当年的王太后和她的妹妹王美人,王太后生下刘彻之后,在先帝那里就没了多少宠爱,为此才引了妹妹进宫争宠。但是,王美人连续生下了几个皇子之后,就有了跟自家姐姐一争的心思,可惜的是,她还没来得及付诸实施,就一病去了。没了生母为他们绸缪,王美人所出的几个皇子自然便低调了下来,要不然,在这宫里头,让几个失去了生母的皇子消失,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所以,若是宫里有了霍家女,霍家女也生了皇子,那么,霍去病还会真的一直支持刘据吗?刘彻这般心思虽说算不得正道,但是对于刘彻来说,这就非常理所当然了,他习惯于通过后宫平衡朝堂,获取利益。可惜的是,霍去病自个就是个私生子,对霍家并没什么感情,对卫家,感情其实也就是那样,但是他对卫青是有感恩之心的,这就有些难办。
不过,如今刘彻还年轻,所以暂时还不需要考虑太远,既然如今卫家上升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那么刘彻也没有阻拦的意思,反而还要推上一把。因此,刘彻对太子宫又是一番赏赐,不仅如此,下头几个儿子,全部给送出去就国。要知道,他们比刘据还小,刘据自个还是个孩子,那么下面几个弟弟自然也还年幼。刘彻也不是不疼爱这些孩子,但是既然如今要标示自己的诚意,那么,按照规矩,就该将这些儿子送出去,以免给人什么误会,让人觉得刘彻可能有易储之心。就像是当年刘荣做太子的时候,他们这些年纪还不算大的皇子就一直留在京中,那时候许多大臣上书要让诸侯王就国,但是,先帝一直就拦着,那时候就有人意识到,刘荣储位不稳,因此,自然有人开始投机。
而刘彻如今横竖不可能易储,那么自然要将事情做得漂亮一些,横竖他还年轻,又不是之后就没孩子了,所以,就算是如今封出去的几个有什么意外那他也承受得起。因此,不管王夫人李夫人等人如何梨花带雨,各种哀求,刘彻依旧没有半点动摇的意思。
虽说下了这个堪称是狠心绝情的决定,但是刘彻心里头不是没点想法的,既然对外不能说,那么,他也只能补偿到别的事情上,因此,刘彻开始大手笔地赏赐后宫,而作为唯二不是卫子夫所出的公主,鄂邑公主和风瑜也跟着沾了光。尤其是风瑜这边,即便是盛宠如李夫人,刘彻如今这段时间也不过去了,主要是李夫人的泪水让刘彻觉得有点承受不住,所以,鄂邑公主那边除了得到了不少赏赐之外,连刘彻的面都没见到。刘彻这些日子干脆住在了上林苑,然后跟风瑜见面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跟风瑜这个女儿在一起,刘彻并不会有什么感情上的压力,就算是有,那也是对陈阿娇的,跟风瑜没太多关系,风瑜也不是什么难搞的性子,整日里要这要那,甚至,在这段父女感情里头,刘彻得到的正面回馈更多一些。风瑜是个心智成熟的人,她又不渴望刘彻的什么父爱,因此,跟刘彻之前的往来,其实相对要平等得多。刘彻就是个败家子,随便几句话,就能哄得他心花怒放。刘彻收获了天伦之乐,风瑜收获的就是各种珍宝。
陈阿娇对此乐见其成,甚至觉得过去的自己很愚蠢,刘彻就是这样一个浅薄的人,她以前真的是看错了人!
风瑜如今论起自由度,堪称是皇室之最,刘彻给了她一块进宫的令符,她可以随时进宫。当然,这也就是个名义上的特权,毕竟,以风瑜的身份,她在上林苑这边可以称王称霸,但是要是去了宫里,就要面临许多尴尬!
不过,在上林苑,风瑜完全可以畅通无阻,她因此去了不少地方,也接触了不少人。如今在刘彻身边侍奉过的人都知道了洛邑公主的存在,大家对此并没有什么想法,汉家几乎每一代都有一个身份特殊的公主,高祖时候是鲁元公主,后来就是馆陶公主,到了如今,原本大家以为会是平阳公主或者是卫长公主,结果这两位最终都没翻得出什么花样来,一个遭遇了丧子之痛,一个如今干脆都入土了。现在看起来,也唯有这位洛邑公主有这样的资格了!至于卫皇后所出的另外三个公主,有着当利公主的前车之鉴,起码当今在位的时候,是不可能太高调了。
刘彻也有意在其他人面前彰显风瑜对自己的影响力,这也是老刘家做皇帝的经验,说白了,皇帝扮演唱白脸的,让公主做唱红脸的,给下面那些人一点转圜的余地。上林苑许多人还曾经听说过当年馆陶公主和堂邑翁主的威风,好在洛邑公主不是什么跋扈的性子,甚至堪称是温和了。这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一个对皇帝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公主,对于许多人来说就是一条退路。当年不知道多少人靠着贿赂馆陶公主才得以逃出生天,如今,若是这位洛邑公主有乃祖之风,那么,许多事情就变得好办起来。
像是如今,就已经有人打算找风瑜的门路了!
这一日,一份厚礼送到了长门宫,陈阿娇翻看着礼单,对方出手很是大方,一份是给陈阿娇的,一份是给风瑜的,光是金饼就有两百个,这就是一大笔钱,何况还有其他东西。光是这份所谓的见面礼,就已经是价值数千金,而且看里面的书信,若是事情能成,后续还有厚报。
陈阿娇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看到这般情况,都有些目瞪口呆,当年馆陶公主算是胆子比较大的,但是也没人随便一出手就数千金的见面礼。风瑜也在嘀咕,当初陈阿娇为了求子,花了九千金,就已经不知道被多少人说嘴,说她奢侈无度之类的话,结果呢,若是能办成这位的事情,这位给出的报酬就有万金。若是这个还不直观,光看当年先帝平定七国之乱,也就是向无盐氏借了一千金,一千金就足以支撑得起一场持续多日的战争,当然,这次战争到了后期就是纯赚了,因为吴国那会儿有着铜盐之利,所以,之后先帝如约以十倍之利还了这笔借贷,这也让无盐氏成为长安巨富。
万金足以成为长安巨富,那么,对方以万金为酬劳找陈阿娇或者是风瑜办的事情,自然不会很好办。
“阿母,你觉得这事应该如何做?”风瑜见过的世面其实要比陈阿娇还多,几千金的钱财听起来不少,但是,某些世界风瑜经手过的钱财甚至能够用亿万来计算,不过,这事她也不能直接做主,刘彻将她捧了起来,她却只收钱不办事,难免有些不合适。
陈阿娇看着帖子上的落款,忽然笑了起来:“送上门来的钱,不要白不要!别的不说,这帖子的主人胆子倒是挺大,我一开始还以为头一个上门的会是某个列侯呢!”
这年头,列侯未必就比下面那些豪商巨贾有钱,列侯虽说就算不做官,每年封地上也有固定的收益,但是花销也很大,比如说隔几年就要来一次的酹金,另外还有就是长辈的丧事,这年头说事死如事生,实际上不如说事死胜过事生,列侯薨逝,皇帝一般会赐下一些陪葬,不过多半是陶俑之类的,这就是个面子,真正的大头是陪葬的黄金。可以说,一个先人去世,足够让一个中产之家为此破产。而对于列侯来说更是如此,大汉以孝治国,你要是敢在陪葬上头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被发现了,那你就完蛋了!何况,这还有攀比的说法,都是列侯,你给过世的先人陪葬了千金,那么,其他人就得再加上一层,还要准备其他各种陪葬品,像是周亚夫,就是因为儿子周阳为了让他的丧事更体面,私下购买了五百甲盾,最终差点没一家子都搭进去,一直到周亚夫死后一年,孝景皇帝才恢复了条侯一脉的封爵。
不过比起商人,列侯们的事情往往更难办,毕竟,他们的身份地位在那里,他们都干不成的事情,想要干成,自然要付出偌大的代价。比如说当年刘肥为了在吕后手里保住自己的性命,直接将自个的封国里头最富饶的城阳郡送给鲁元公主做汤沐邑。另外,真要是将皇帝得罪狠了,你贿赂再多也没用。孝文皇帝在的时候,宠幸邓通,孝文皇帝背上有痈疮,邓通能直接用嘴去吮吸,结果孝景皇帝哪里做得到,差点没吐出来,如此,就算是邓通平常对孝景皇帝很谦恭,从来不敢有任何不敬之处,但是这事就将孝景皇帝给得罪了,等到孝文皇帝驾崩,孝景皇帝立刻就拿邓通开刀,没收了邓通的家产,除以巨额罚金,谁敢给邓通送什么,立马就有人收走,最后邓通活活饿死!邓通当年对馆陶公主极好,馆陶公主倒是想要拉邓通一把,但是最终依旧无能为力。
既然如今找过来的是个商人,那么,陈阿娇顿时觉得这事可以考虑,当下便吩咐道:“告诉来人,东西我们收下了,他们回头派个人过来,说一下到底是要做什么事!”
“女郎,这事真的能行?”长安城外的一个小庄园里面,一个仆妇紧张地看着自家女郎,惴惴不安地说道。一万金啊,虽说老爷给了女郎自主行事的权力,但是这么一大笔钱,哪怕这个仆妇是家中的世仆,这会儿也忍不住战栗起来。
这个女郎正值妙龄,生得美貌非常,又有着一种娇弱令人怜惜的气质,她从陶瓶插着的花里面掐下一朵娇嫩的鲜花,放在指尖细细欣赏起来,很快,她就将这朵花揉成了一团,然后丢到一边,取了一条丝帕,慢吞吞地擦拭着自己的手指,嘴里说道:“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既然都是让我出来找个贵人联姻,那为什么不找一个最贵的呢?”
这个女郎姓郑,她是蜀人,家里是蜀中巨贾,上辈子的时候,听说官府将他们家放到了迁移的名单上,她父亲就四处活动,最后将她送给了京中一个列侯做妾,最终也没能挽回迁移的命运,而她一个商人之女,一开始凭着美貌还能在后宅占据一席之地,她怀了孩子,原以为好日子来了,结果却被身边伺候的侍女直接推倒在桌案上,肚子直接撞上了桌角,最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身下血不停地流,最终在虚弱中死去。
重来一回,她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傻了,那个列侯在父亲看来是很厉害的任务,但是,放在长安又算得了什么,她死后灵魂一度徘徊在侯府,因此知道的事情很少,比如说,侯府后来因为酹金成色不足被除国,皇帝巡视赵地,遇上了钩弋夫人,回来就封为婕妤,钩弋夫人生下刘弗陵,最后刘弗陵做了皇帝……
她重生之后,就下了决心,她想要去那个最尊贵的地方,卫子夫、钩弋夫人能成,为什么她不能呢?因此,她主动请缨,带着人来了长安,当听说了长门宫的事情时,她顿时意识到,只怕那位被废的陈皇后与自己一般,因此,她顿时生出了许多信心,只要能让她见到陈皇后,她会说服对方的。
刘彻也没想到,明明给刘据教书的博士里头,公羊派的更多,但是还是叫刘据被谷梁派吸引了,不过如今刘据不过是露出了一点苗头而已,所以一时半会儿根本没人注意到这些。而发现了这一点的卫伉如今也懒得在刘据身上费力气了,他又不给刘据做伴读,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资格能影响到这个表弟。既然他开始倾向于谷梁,那么成为主和派是迟早的事情,到时候势必会跟军方产生隔阂,他自个背弃了自个的依靠,他不倒霉谁倒霉呢?
想明白这点之后,卫伉愈发对刘据没了指望,在军中训练也更卖力起来。他的确没有那种天生的大局观和敏锐直觉,但是大多数将军也没有,他们只需要能够听从主帅的命令,在关键的时候,不要掉链子就行。卫伉需要的是军功,有一定的兵权,却不需要卫家再出一个卫青霍去病。指望自个,还不如指望霍去病的儿子呢!
没错,霍去病别看嘴上喊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一直没有娶妻,但是,他身边是有姬妾的,而且还不止一个,其中一个就给霍去病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霍嬗。霍去病死后,刘彻对霍嬗寄予厚望,一门心思想要再培养出一个新的冠军侯,结果这位在刘彻前往泰山封禅的途中死了,刘彻的希望彻底落空。
霍嬗能被刘彻看中,可见这位还是有天份的,而卫伉嘛,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跟着父亲和表哥蹭点功劳,在军中具备一定的影响力,至于说更多的,卫伉根本不指望,让他自个单独带兵,卫伉琢磨着还不如李广呢,所以,抱大腿可以,其他的还是算了。
卫伉并没有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任何人,实际上上辈子卫青其实也发现了刘据思想上的倾向,但是卫青一想谨慎,即便他是刘据最大的靠山之一,但是,他依旧不敢在明面上对刘据施加什么影响力,免得让刘彻生出什么想法来。刘据被人称为是卫太子,就像是当年刘荣被称为栗太子一样,身上母族的痕迹实在是太重,卫青并不希望刘彻觉得自己一直以来在影响储君,企图等到储君上位之后,达到控制朝堂的目的。
所以,很多时候,卫青只能是一个背景板,除非到了关键时刻,否则的话,他几乎不会接近太子,等闲连太子宫都不会去。卫子夫在这事上也跟卫青保持了默契,反正只要卫青在,谁也不敢小视了刘据,因此,在刘据的成长过程中,卫青要尽可能淡化自己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卫子夫没想到的是,刘据却没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自个疏远了军功武将集团,反过来依赖于一帮儒生。如果依附的是公羊派,即便是董仲舒后来提出了“天人感应”之类的说法,企图将皇权关进笼子里,让他们儒家作为看守笼子的人,因此被刘彻疏远,但是,比起公羊派,刘彻更不喜欢的还是谷梁派。
大汉之所以能够一直在不断对外征战,根基就在于“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鼓吹的就是大复仇主义,对匈奴作战,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复仇!民间一直以来也很吃这一套,甚至,汉家的律法也认可这套逻辑。而谷梁派的逻辑却不一样,他们更是想要增加宗族的权利,通过儒家的所谓礼将朝廷的一部分法治权利下放到地方上,从此,皇权不下乡,而宗族就可以发展起来,不像是现在这样,每个皇帝一上台,先修陵邑,然后满天下将地方上的豪强给迁移到陵邑旁边。豪强之所以强大,无非就是他们在地方上有足够的土地还有人脉,但是一旦迁移,那就不一样了,土地必须变卖,依附于土地上的那些佃户雇农自然不可能再跟他们走。人脉也是一样,他们之前在地方上头可以贿赂官员,打点上下,即便是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遮掩下来,因此,可以借助于他们本身的资源横行乡里。可是迁移走了,陵邑是什么地方,不知道多少官员盯着这里,你想要从头培养人脉,那真的是事倍功半。何况,光是迁移这个过程,许多豪强就要被扒掉几层皮,等到了地方,手里头能掌握的资源就不知道要缩水多少,想要从头再来,那又谈何容易。
谷梁派想要打破的就是这样的秩序,但是汉家皇帝又不是傻的,就算是需要谷梁派,也不可能全盘接受他们的主张,就像是后来石渠阁之辩之后,谷梁派占据了上风,汉宣帝之后还是教导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卫伉上辈子就是个纨绔,很多事情根本想不到,他能知道刘据亲近儒家,跟军方不和,已经是上辈子在卫青身边耳濡目染,得出来的结论了。他自觉自己脑子不够用,所以根本不多想。因此,尽管卫子夫流露出了几次让卫伉进入太子宫任职的意思,卫伉都充耳不闻,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卫青在这事上并不会强迫自家儿子,没错,对于太子来说,亲戚是最值得信任的,一般情况下,各个皇子太子最开始的班底也都是从亲戚开始。但是,刘据如今才多大呢,卫伉年龄也就是比当利公主小一岁,跟刘据之间年龄相差七八岁,与其这个时候就在东宫浪费青春,还不如跟着出去长长见识,回头也更有底气。
卫子夫虽说许多事情其实不懂,但是她其实很能够猜测出别人的想法,她已经意识到,卫伉其实不打算跟刘据有什么密切的关系,这也让卫子夫有些疑惑,只是这种疑惑并不能跟卫青说,免得叫卫青多想,既然卫青对卫伉另有安排,卫子夫便不再多言。
刘彻对于如今这样的状况还算是满意,外戚固然好用,但是外戚坐大就是个麻烦。偏偏如今还离不开卫青霍去病,如今匈奴未灭,卫青再立下几次功劳,刘彻都要面临赏无可赏,封无可封的局面了。卫青如今已经是大将军了,接下来再往上就是三公,但是再往上呢,老刘家可早就立下了规矩,不许再封异姓为王,这样等卫青位列三公之后,再如何赏封呢?尤其卫青算起来,如今还算是壮年呢,总不能如今就让他闲置!
如今卫青自己知道进退,那就给了刘彻不小的余地,刘彻可以考虑趁着这几年,再扶持几个人出来,免得让军方变成卫霍一家独大。可惜的是,霍去病没有个亲近的姐妹什么的,要不然,刘彻还真的想娶一个霍家的女子为夫人。刘彻从小混在女人堆里,最是明白一句话,那就是哪怕是亲姐妹,在她们依附于同一个男人的时候,那也就做不成姐妹了。就像是当年的王太后和她的妹妹王美人,王太后生下刘彻之后,在先帝那里就没了多少宠爱,为此才引了妹妹进宫争宠。但是,王美人连续生下了几个皇子之后,就有了跟自家姐姐一争的心思,可惜的是,她还没来得及付诸实施,就一病去了。没了生母为他们绸缪,王美人所出的几个皇子自然便低调了下来,要不然,在这宫里头,让几个失去了生母的皇子消失,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所以,若是宫里有了霍家女,霍家女也生了皇子,那么,霍去病还会真的一直支持刘据吗?刘彻这般心思虽说算不得正道,但是对于刘彻来说,这就非常理所当然了,他习惯于通过后宫平衡朝堂,获取利益。可惜的是,霍去病自个就是个私生子,对霍家并没什么感情,对卫家,感情其实也就是那样,但是他对卫青是有感恩之心的,这就有些难办。
不过,如今刘彻还年轻,所以暂时还不需要考虑太远,既然如今卫家上升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那么刘彻也没有阻拦的意思,反而还要推上一把。因此,刘彻对太子宫又是一番赏赐,不仅如此,下头几个儿子,全部给送出去就国。要知道,他们比刘据还小,刘据自个还是个孩子,那么下面几个弟弟自然也还年幼。刘彻也不是不疼爱这些孩子,但是既然如今要标示自己的诚意,那么,按照规矩,就该将这些儿子送出去,以免给人什么误会,让人觉得刘彻可能有易储之心。就像是当年刘荣做太子的时候,他们这些年纪还不算大的皇子就一直留在京中,那时候许多大臣上书要让诸侯王就国,但是,先帝一直就拦着,那时候就有人意识到,刘荣储位不稳,因此,自然有人开始投机。
而刘彻如今横竖不可能易储,那么自然要将事情做得漂亮一些,横竖他还年轻,又不是之后就没孩子了,所以,就算是如今封出去的几个有什么意外那他也承受得起。因此,不管王夫人李夫人等人如何梨花带雨,各种哀求,刘彻依旧没有半点动摇的意思。
虽说下了这个堪称是狠心绝情的决定,但是刘彻心里头不是没点想法的,既然对外不能说,那么,他也只能补偿到别的事情上,因此,刘彻开始大手笔地赏赐后宫,而作为唯二不是卫子夫所出的公主,鄂邑公主和风瑜也跟着沾了光。尤其是风瑜这边,即便是盛宠如李夫人,刘彻如今这段时间也不过去了,主要是李夫人的泪水让刘彻觉得有点承受不住,所以,鄂邑公主那边除了得到了不少赏赐之外,连刘彻的面都没见到。刘彻这些日子干脆住在了上林苑,然后跟风瑜见面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跟风瑜这个女儿在一起,刘彻并不会有什么感情上的压力,就算是有,那也是对陈阿娇的,跟风瑜没太多关系,风瑜也不是什么难搞的性子,整日里要这要那,甚至,在这段父女感情里头,刘彻得到的正面回馈更多一些。风瑜是个心智成熟的人,她又不渴望刘彻的什么父爱,因此,跟刘彻之前的往来,其实相对要平等得多。刘彻就是个败家子,随便几句话,就能哄得他心花怒放。刘彻收获了天伦之乐,风瑜收获的就是各种珍宝。
陈阿娇对此乐见其成,甚至觉得过去的自己很愚蠢,刘彻就是这样一个浅薄的人,她以前真的是看错了人!
风瑜如今论起自由度,堪称是皇室之最,刘彻给了她一块进宫的令符,她可以随时进宫。当然,这也就是个名义上的特权,毕竟,以风瑜的身份,她在上林苑这边可以称王称霸,但是要是去了宫里,就要面临许多尴尬!
不过,在上林苑,风瑜完全可以畅通无阻,她因此去了不少地方,也接触了不少人。如今在刘彻身边侍奉过的人都知道了洛邑公主的存在,大家对此并没有什么想法,汉家几乎每一代都有一个身份特殊的公主,高祖时候是鲁元公主,后来就是馆陶公主,到了如今,原本大家以为会是平阳公主或者是卫长公主,结果这两位最终都没翻得出什么花样来,一个遭遇了丧子之痛,一个如今干脆都入土了。现在看起来,也唯有这位洛邑公主有这样的资格了!至于卫皇后所出的另外三个公主,有着当利公主的前车之鉴,起码当今在位的时候,是不可能太高调了。
刘彻也有意在其他人面前彰显风瑜对自己的影响力,这也是老刘家做皇帝的经验,说白了,皇帝扮演唱白脸的,让公主做唱红脸的,给下面那些人一点转圜的余地。上林苑许多人还曾经听说过当年馆陶公主和堂邑翁主的威风,好在洛邑公主不是什么跋扈的性子,甚至堪称是温和了。这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一个对皇帝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公主,对于许多人来说就是一条退路。当年不知道多少人靠着贿赂馆陶公主才得以逃出生天,如今,若是这位洛邑公主有乃祖之风,那么,许多事情就变得好办起来。
像是如今,就已经有人打算找风瑜的门路了!
这一日,一份厚礼送到了长门宫,陈阿娇翻看着礼单,对方出手很是大方,一份是给陈阿娇的,一份是给风瑜的,光是金饼就有两百个,这就是一大笔钱,何况还有其他东西。光是这份所谓的见面礼,就已经是价值数千金,而且看里面的书信,若是事情能成,后续还有厚报。
陈阿娇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看到这般情况,都有些目瞪口呆,当年馆陶公主算是胆子比较大的,但是也没人随便一出手就数千金的见面礼。风瑜也在嘀咕,当初陈阿娇为了求子,花了九千金,就已经不知道被多少人说嘴,说她奢侈无度之类的话,结果呢,若是能办成这位的事情,这位给出的报酬就有万金。若是这个还不直观,光看当年先帝平定七国之乱,也就是向无盐氏借了一千金,一千金就足以支撑得起一场持续多日的战争,当然,这次战争到了后期就是纯赚了,因为吴国那会儿有着铜盐之利,所以,之后先帝如约以十倍之利还了这笔借贷,这也让无盐氏成为长安巨富。
万金足以成为长安巨富,那么,对方以万金为酬劳找陈阿娇或者是风瑜办的事情,自然不会很好办。
“阿母,你觉得这事应该如何做?”风瑜见过的世面其实要比陈阿娇还多,几千金的钱财听起来不少,但是,某些世界风瑜经手过的钱财甚至能够用亿万来计算,不过,这事她也不能直接做主,刘彻将她捧了起来,她却只收钱不办事,难免有些不合适。
陈阿娇看着帖子上的落款,忽然笑了起来:“送上门来的钱,不要白不要!别的不说,这帖子的主人胆子倒是挺大,我一开始还以为头一个上门的会是某个列侯呢!”
这年头,列侯未必就比下面那些豪商巨贾有钱,列侯虽说就算不做官,每年封地上也有固定的收益,但是花销也很大,比如说隔几年就要来一次的酹金,另外还有就是长辈的丧事,这年头说事死如事生,实际上不如说事死胜过事生,列侯薨逝,皇帝一般会赐下一些陪葬,不过多半是陶俑之类的,这就是个面子,真正的大头是陪葬的黄金。可以说,一个先人去世,足够让一个中产之家为此破产。而对于列侯来说更是如此,大汉以孝治国,你要是敢在陪葬上头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被发现了,那你就完蛋了!何况,这还有攀比的说法,都是列侯,你给过世的先人陪葬了千金,那么,其他人就得再加上一层,还要准备其他各种陪葬品,像是周亚夫,就是因为儿子周阳为了让他的丧事更体面,私下购买了五百甲盾,最终差点没一家子都搭进去,一直到周亚夫死后一年,孝景皇帝才恢复了条侯一脉的封爵。
不过比起商人,列侯们的事情往往更难办,毕竟,他们的身份地位在那里,他们都干不成的事情,想要干成,自然要付出偌大的代价。比如说当年刘肥为了在吕后手里保住自己的性命,直接将自个的封国里头最富饶的城阳郡送给鲁元公主做汤沐邑。另外,真要是将皇帝得罪狠了,你贿赂再多也没用。孝文皇帝在的时候,宠幸邓通,孝文皇帝背上有痈疮,邓通能直接用嘴去吮吸,结果孝景皇帝哪里做得到,差点没吐出来,如此,就算是邓通平常对孝景皇帝很谦恭,从来不敢有任何不敬之处,但是这事就将孝景皇帝给得罪了,等到孝文皇帝驾崩,孝景皇帝立刻就拿邓通开刀,没收了邓通的家产,除以巨额罚金,谁敢给邓通送什么,立马就有人收走,最后邓通活活饿死!邓通当年对馆陶公主极好,馆陶公主倒是想要拉邓通一把,但是最终依旧无能为力。
既然如今找过来的是个商人,那么,陈阿娇顿时觉得这事可以考虑,当下便吩咐道:“告诉来人,东西我们收下了,他们回头派个人过来,说一下到底是要做什么事!”
“女郎,这事真的能行?”长安城外的一个小庄园里面,一个仆妇紧张地看着自家女郎,惴惴不安地说道。一万金啊,虽说老爷给了女郎自主行事的权力,但是这么一大笔钱,哪怕这个仆妇是家中的世仆,这会儿也忍不住战栗起来。
这个女郎正值妙龄,生得美貌非常,又有着一种娇弱令人怜惜的气质,她从陶瓶插着的花里面掐下一朵娇嫩的鲜花,放在指尖细细欣赏起来,很快,她就将这朵花揉成了一团,然后丢到一边,取了一条丝帕,慢吞吞地擦拭着自己的手指,嘴里说道:“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既然都是让我出来找个贵人联姻,那为什么不找一个最贵的呢?”
这个女郎姓郑,她是蜀人,家里是蜀中巨贾,上辈子的时候,听说官府将他们家放到了迁移的名单上,她父亲就四处活动,最后将她送给了京中一个列侯做妾,最终也没能挽回迁移的命运,而她一个商人之女,一开始凭着美貌还能在后宅占据一席之地,她怀了孩子,原以为好日子来了,结果却被身边伺候的侍女直接推倒在桌案上,肚子直接撞上了桌角,最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身下血不停地流,最终在虚弱中死去。
重来一回,她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傻了,那个列侯在父亲看来是很厉害的任务,但是,放在长安又算得了什么,她死后灵魂一度徘徊在侯府,因此知道的事情很少,比如说,侯府后来因为酹金成色不足被除国,皇帝巡视赵地,遇上了钩弋夫人,回来就封为婕妤,钩弋夫人生下刘弗陵,最后刘弗陵做了皇帝……
她重生之后,就下了决心,她想要去那个最尊贵的地方,卫子夫、钩弋夫人能成,为什么她不能呢?因此,她主动请缨,带着人来了长安,当听说了长门宫的事情时,她顿时意识到,只怕那位被废的陈皇后与自己一般,因此,她顿时生出了许多信心,只要能让她见到陈皇后,她会说服对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