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望来岳麓书院,除了拉拢书生之外,便是要见王夫之,王院长了!

    且说,王夫之自从当上了岳麓书院的院长,便一门心思扎进了书院的管理之中,忙得不亦乐乎,  平日里根本见不到孙可望人影,更别说什么做卧底,监视对方了!

    比起参与政治活动,王夫之其实更合适学术研究,孙可望前脚刚刚让他将“华夷之别”和“团结西南各族”统一起来,在思想上树立起抗清的统一意识。后脚王夫之就组织了一批学生,形成了初步的理论。

    要说,  这些书生耍嘴皮子的功夫确实了得,  虽然绕来绕去还是那套东西,  但在“驯服”老实人方面,确实做得相当好。那套理论经过孙可望的一番修改批复之后,很快就作为了“统战”思想广为传播。

    “王院长,好久不见!”孙可望这日又来到岳麓书院,是专门来给王夫之送书来的。

    “臣参见摄政王殿下!”王夫之拱手拢袖,全然了没有任何抵触的样子。

    经过两三个月的时间,与孙可望探讨了数次学术问题之后,王夫之对于孙贼的观感已经完全改变了,特别是孙可望多次命人送来的西学书籍,关于西学的见识,都让王夫之大开眼界。

    当然了,王夫之还是秉持着一贯的观点,对于西学只是部分接受,  大部分批评,并坚定地认为西学的根源乃是东学,夷人不过是偷了自家老祖宗的东西罢了。

    “王院长不必多礼,  孤今日来还是给你送书的!”孙可望笑道。

    王夫之听罢,  微微一惊,  心想到底是什么书,居然能让孙可望亲自送来,还不等他开口问,孙可望便让人将近十本装订好的蓝皮书搬了上来。

    王夫之用余光瞄了一眼,却见《君主论》三个大字,恍然间好像明白了什么,心下一时大骇,眦目欲裂。

    “摄政王,这......这是......这是......”王夫之神情慌张,一脸不知所措。

    “而农,这些书都是给你的,你自己看,但是记得千万不要外传。”孙可望笑了笑,然后微微凑头过去,低声道:“要是传出去了,孤绝不饶你!”

    《君主论》以及马基雅维利的另外一本传世著作《论李维罗马史》,都是葡萄牙传教士刚刚翻译出来,  呈到孙可望面前的。他简单翻了翻之后,  确定无误之后,便立即让印刷工匠每本印了十册,一册自己看,一册送给王夫之,另外八册则是自己收藏了起来。

    当然,孙可望并没有收藏图书的癖好,只是这些书这个时候还不合适拿出来,等到了合适拿出来的时候,孙可望自然会命人加印。

    “是......是.....”王夫之身后突然冒出一阵冷汗,哆哆嗦嗦回答道。

    “而农,若是你不敢看《君主论》,可以先看另外一本,孤觉得而农一定会喜欢的!”孙可望微微一笑,又说道:“孤一看到这本书,便想到了而农。若是将来而农愿意,孤可以让而农在书院里小范围试试。”

    王夫之听不懂孙可望在说什么,他只知道那书极有可能是禁书,看了便是忤逆,但是孙可望亲自来送书,他必然是不得不看的,心中一时纠结万分,脑子更是乱成一锅粥。

    “摄政王,这......这到底是什么书啊?”王夫之听到“君主论”三个字,嘴角微微颤抖,鼓起勇气再度问道。

    毕竟,这样的书对于王夫之而言,实在是太大逆不道了。但他也不是当初那个愣头青了,在广西经历过党争,被人陷害之后,已经圆滑了不少,自然不会直接拒绝孙可望。

    “火种,而农,是火种,你得护住它,让他烧起来!”孙可望脸色忽然一变,郑重其事道。

    “......”王夫之听罢,一时无言。

    孙可望见状,又虎头蛇尾道:“总之,而农你看看吧,孤相信你,你是可以看懂的!”

    说罢,孙可望微微叹了口气,随后便转身离开了,独留下王夫之一人站在那里,扭头看看书,又转回去看看孙可望离开的背影,还是没弄明白对方要干嘛!

    意外得到了马基雅维利的《论李维罗马史》和《君主论》之后,孙可望是相当兴奋的,因为他有预感——这个时空里,王夫之如果没有经历过亡国之痛,或许也就只是一个普通的文人罢了,是想不出,也写不出那些突破时代的思想的。

    毕竟,对于一个忠君的传统文人来说,如果他所忠的君还能让他看到一丝丝希望,那种思维的惯性,那种自我满足,自我陶醉,便很难改变!

    若是如此,孙可望就必须从外界引入一些活水,激活因为数百年文字狱,千百年前便开始的一家思想专制而成为了一潭死水的思想理论领域。

    当然,在将鞑子赶出关外之前,孙可望只能接受局部的,小范围的思想活跃,甚至是只能停留在科举考生对于时务的分析上,勉强保留一些火种。

    至于大范围放开言论,允许自由,那就是痴人说梦,孙可望绝无可能自废武功,将好不容易集中在手的权力再放出去。

    毕竟,他现在正在推行的,就是威权专制,还是战时体制的威权专制,而威权专制和所谓的思想解放,民主自由,权力制衡是不可能沾边的。因为威权政治需要的是一种宗教式的迷信来确保其合法性,这个迷信的主体,以前是皇帝,现在是孙可望,今后可能党派。

    但毫无疑问,摄政王,国主,秦王,孙可望,永远都是对的,不能被质疑,也不容得任何质疑!

    孙可望编户齐民,将人困在土地之上,征粮征兵,极尽压榨,需要的本来就只是唯命是从的顺民,而不是一个个有自己的思想,会思考的人。

    会思考的人就会抵抗,一个会思考的人可以唤醒一群人,一群会思考的人便足以动摇统治。若是如此,孙可望执政的合法性将不复存在!

    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孙可望不想再走三百年的王朝周期,但若是不能推翻满清的统治,那或许就不只是三百年,更不止是一个王朝了!

    这是一个相当矛盾的事实,以弱对强,孙可望要打赢这场战争,就得集权,就得国富民穷,就得压榨普通百姓,优待军户,形成特权阶层。

    但这样一个刚开始令行禁止,高效,执行力极强的政权,很快就会因为缺乏反对派的声音,缺乏制衡而变得臃肿,反动,成为少数特权阶级的吸血盘。这不是孙可望心眼坏,而是无数历史已经证明的客观规律,是“势所必然”,是人性,千古不变之人性!

    所以,所谓文字狱,所谓只允许一种思想存在,宣扬尊奉某种思想永远正确,不接受任何质疑与反驳,所谓文学艺术的全方位衰落,思想哲学的持续倒退,是封建集权之国家所必然之结果,没有例外!

    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让他人或者周围环境按照自己理念运行的念头,特别是当一个人具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时候,更加容不得任何异端。

    可一个人能对多少次呢?个人的正确性相对于世界的复杂实在是渺小得可怕,特别是依靠着以往数次关键时候的正确,想要变得“伟大”的时候,这种毋庸置疑的念头更是一剂春药,足以毁灭所谓的初心和理想!

    或许,只有那些真正做到了放弃这种伟大的念头,放弃至高无上,说一不二的权力,允许别的,反对的声音出现,才是真的“伟大”,于国于民,才是千古!

    而不是,在自传中,在论述总结中,口口声声......可所作所为,却南辕北辙......孙可望并不愿意冒着子孙后代全部死绝的风险,也不想逆历史的潮流,只是步前人的后尘,建立所谓的孙家王朝。

    他要做皇帝,是因为这个时代,但不并意味着他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在三百年后,在菜市场被砍头。

    威权独裁是一把利剑,今日能杀满清鞑子,明日便能杀治下百姓,后日就能杀了自己!任何独裁政治都和残暴,蒙蔽,欺骗,贪污,腐化的官僚政治分不开,权力永远只对它的来源负责!任何制度的障眼法,宣传的障眼法,都无法掩盖封建王朝的本质!

    孙可望想要的是子孙后代永远富贵,延续千万年!而作为后世来的人,他知道谁成功了,也知道要怎么做,才能保证这一点!

    为此,他必须做出改变,必须在击败满清之后,放弃一部分权力,以避免历史再度轮回。所以当他得到了马基雅维利的两本著作之时,才会如此激动!

    当然,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这也只是火种,连星星之火也算不上,所以孙可望才会一直戏谑地称之为“改天换地”!

    这片土地上,无需更换一个更加凶恶的主人,更无需一个比较开明的,奴役人更加文明的主人,这些都不能在根本上改变这边土地上,那些活生生的人的命运!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伐清1652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胜者即正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二十一章 马基雅维利的书,伐清1652,十月阅读并收藏伐清1652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