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外界的氛围之所以会变得紧张,  有内外两重因素。

    内因自然是政策方面的变动,在五七年的工作会议上,xxx口号的提出,  使得国内不管是在农业、工业生产,  还是科研方面,  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各地政府纷纷提出工农业发展的不切实际的目标,  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原定的计划指标。

    而在科研上,许多省市受这两年首都大学多个研究成果的刺激,  也强烈要求在本地组建科研分院以及校内研究队伍。

    因为觉得条件不成熟,再加上师资力量不足,头脑尚且清醒的科研院便没有同意,  只答应会在部分条件已成熟的地方试办。

    却没想到他们这个回复遭到了上级的批评,认为他们理性思维太强,干劲不足。

    要求他们尽快在国内各个省市设立分院,  各地的大学和中专院校也可组建研究组,  有好的研究项目都可以提出申请,要力争上游,努力提升国家的科学技术储备和实力。

    在这一政策下达后,  科研院的研究员们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  甚至影响都波及到了首都大学。

    至于外因,则是跟北边国家的蜜月期已经到了尾声,  两国的关系受一系列事件的影响有所变化。

    自诩是老大哥的北边国家,  在建设长波电台和潜艇舰队的问题上与国内产生了严重分歧。

    北边国家希望能在国内领土上建立军用长波电台,并组建联合舰队,  用于监视阿美利加在东太的动静。

    然而这涉及到了主权问题,国内自然不能答应。

    除此之外,在国内同咖喱国发生边界纠纷时,  北边国家还明显出现了拉偏架的行为,令国内民众无不气愤。

    再加上在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发上,北边国家显然没想到国内会这么快出成果,甚至比他们研发的计算机运行效果还好,威胁感顿生。

    想到国内的人口数量和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北边国家的领导人总觉得再让国内这么发展下去,迟早会对他们的老大哥地位产生威胁,便下达了要撤回专家和取消工业项目援助的决议。

    随着这一决议的下达,大量北边专家人员的离开,导致建设到一半的项目纷纷陷入停滞。

    好在国内深知打铁还要自身硬的道理,这几年并非一味的依赖对方。

    不管是在工业项目的设计学习上,还是技术人才的培养上,都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

    虽然有不少跟北边的相关项目不得不取消,但还是保留下了一部分,并依靠自身的努力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等林知言终于搞定集成电路的设计,觉得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才发现短短几个月里,外界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他在学校门口碰到了一脸遗憾和伤感的沃罗别夫,这家伙显然也是要随着专家队伍一起离开的。

    两国关系虽然急转直下,但对像沃罗别夫这样并不是特别关心政治的专家来说,要在这个时候离开,心里还是非常遗憾和不舍的。

    至于他不舍的是这里的人和事,还是不舍离开后很难再喝到比伏特加更烈的白酒,那就不得而知了。

    送走沃罗别夫后,老冯也只是伤感了一瞬,很快就打起了精神,并且开始对北边的领导人大玉米进行了持续批判。

    在老冯看来,大玉米跟其他帝国主义者其实没什么区别,根本就没将国内当成平等的国家看待,要不然也不会提出那么多霸道的要求。

    现在闹翻了也好,省的他们不少人还对对方一直抱有幻想。

    自力更生,独立自主,也没什么不好。

    他坚信,就算只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迟早有一天也会让国家变得强盛起来。

    等到那时候,看谁还敢再拿捏他们。

    “幸好这回咱们搞晶体管计算机的时候,没让北边的计算机专家参与进来,不然的话,咱们这点好不容易领先对方的研究成果可就保不住了。”

    说到这点,老冯就不得不庆幸。

    当时他们成功研究出晶体管计算机的消息传出去后,北边还发来了电报给援助的专家组,让他们要求国内共享相关资料和数据。

    要不是碰巧两边的关系忽然恶化,为了争取更多的援助,国内说不定还真的会同意共享。

    “现在还有不少北边的专家没撤走,你搞得那个集成电路的研究还是要注意保密,这可是咱们在计算机领域一举超越国外的关键所在。”

    老冯有些不放心的拉着林知言再三交代。

    一想到过不了多久,他们就能有一项技术领先世界,老冯心里的激动和兴奋就有些按耐不住。

    林知言认真的点头,对技术研究的保密他一直都非常的注意。

    不过在计算机研究这方面,倒也不必对北边抱有过高的警惕。

    那边虽然发来电报希望国内能共享研究资料,但是林知言却知道,就算国内真把资料共享过去,北边国家恐怕也不会太重视。

    计算机这一领域的研究虽然才开始没几年,毛子们却已经点歪了科技树。

    比起阿美利加和国内已经开始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研究,老毛子还在死磕电子管计算机,对晶体管计算机并不怎么重视。

    毕竟比起刚诞生还没几年,且表现不稳定的晶体管,电子管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北边国家的研究一切又都以军事为中心,相比刚诞生还脆弱不稳定的晶体管,电子管不论是抗干扰性,还是抗电磁破坏的能力都非常强。

    因此在电子管的研究方面,北边国家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进而忽视了晶体管的其他优势。

    即便是在计算机的研究上,对方也更重视电子管,认为只有电子管计算机才最可靠。

    在林知言的记忆里,陷入死脑筋状态的毛子们将会死磕电子管计算机多年,等他们反应过来自己走错了方向,都已经是八十年代的事了。

    虽然直到八十年代,毛子的计算机在性能上也不算落后,但是跟世界的主流计算机发展路线已经不相干了。

    脱离了计算机主流路线后,北边国家的计算机产业一直都没能发展起来,后来在世界上也很难找到对方国家生产的计算机牌子。

    不过虽然背离了主流路线,却也不是没有半点好处的。

    就比如后来大毛子和二毛子分家后打了起来,阿美利加提出要在芯片上制裁大毛,要卡大毛的脖子。

    然而制裁了半天才发现,大毛它原来根本就没有脖子。

    提起这个,林知言就觉得格外的滑稽和可笑。

    阿美利加当时真是制裁了个寂寞。

    眼看马上就要到饭点了,肚子饿了的林知言就没再回实验室,而是直接去了学校食堂。

    半路上,林知言碰到了王潮声和孙之周,三人干脆结伴而行。

    三人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在林知言忙着搞研究的时候,王潮声和孙之周也没闲着。

    为了挣到生活费,两人时不时的会凑在一起,去校外收一些废旧电器拿回来修理,然后再把修好的卖出去,倒是让他们赚到了不少钱票。

    不过随着这段时间风声紧了起来,他们的维修大业只能暂时告一段落。

    两人跟林知言说起这事,还觉得十分可惜。

    担心他们不死心,还要继续搞维修倒买倒卖,林知言便提出让他们有空的话,就去实验室那边帮自己打打下手。

    两人一个大四马上就要毕业,一个也已经大三了,也是时候考虑接下来的安排了。

    有了在老冯实验室当研究助手的经历,对他们在工作分配的时候肯定会有不小的帮助。

    王潮声是电机系的,孙之周则是机械工程系,两人的专业正适合实验室接下来的研究。

    对林知言的邀请,王孙二人都没怎么犹豫,马上就应了下来。

    要知道老冯主管的实验室现在可是非常难进,他们二人在系里的成绩虽然都还不错,可想要申请进入实验室实习,依旧有点困难。

    现在林知言既然邀请他们给他当助手,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对林知言明明比他们小了好几岁,却早早就做出了那么多研究成果,王孙二人早过了羡慕嫉妒的阶段,现在只剩下满心的敬佩。

    毕竟一个人比你强一点,你可能还有些不甘心,想跟对方比比。

    可要是对方比你强出太多,任你怎么努力都追不上,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尽管膜拜去吧。

    不过两人在高兴之余,没多会儿又开始唉声叹气,忍不住有些忧心忡忡起来。

    他们倒不是发愁自己将来的出路,而是想到了前些日子老家那边寄来的信上提起的一件事。

    他们总觉得要是再这样发展下去,会有不太好的事情发生。

    听完两人说的老家那边的公社开始搞起了大guo饭,且集体食堂还存在非常严重的粮食浪费情况,林知言反应还算平淡。

    他对此并没有任何惊讶,毕竟这是他早就知道会发生的事。

    现在已经是五七年底,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五八年了,有些事情该发生终究会发生,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他这两年在搞数控机床和计算机研究之余,倒也分了些心思在人工降雨和高产农作物的培育上。

    人工降雨的原理他早就弄清了,也做出了一套发射装置,不过每次实施人工降雨,耗费的成本实在是有些过高。

    真要靠这个法子缓解接下来几年的大旱,以国内目前的经济状况,肯定会支撑不起。

    至于高产农作物的研究,他倒不是自己亲自研究的,毕竟他虽然看了不少农业书籍,在这方面依旧是个半吊子。

    在搞出各种可以提高粮食产量的肥料配方上,他还能帮到点忙,可种子的研究就不行了。

    尤其是不论什么粮种,即便有现成的研究资料和数据,想要改良并达到推广条件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虽然良种培育短时间内无法出成果,他却也不能什么事都不做。

    林知言抽空去过几回农科院,跟那边的研究人员进行过不少交流。

    尤其是两年前,他还在农学院那边遇到了湘省过来进行学术培训的大德鲁伊,跟对方也有过粮食育种方面的交谈。

    当时才年仅二十六岁的大德鲁伊,已经在种植试验田的时候意外发现了特殊性状的稻子,并进行了试种,发现杂交育种可以大幅度提升稻子产量。

    只是对方的研究也才刚刚开始,虽然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可想要短时间内培育出足够的稻种,再推广到全国,并不现实。

    在瞻仰了大德鲁伊的真人后,林知言就跟农科院那边的研究人员说起过,在遇到干旱的时候,除了可以大规模种植红薯土豆等粮食作物,还可以大量种植苜宿。

    虽然苜宿常被当作畜牧的饲草饲料,人也是可以吃的。

    苜宿耐寒抗旱,不仅可以改良贫瘠的土壤,而且对土地的要求也不高。

    不论是在房前屋后,荒原山野,还是盐碱地上,都可以种植,且一年四季气候变换都不影响生长。

    在干旱非常严重,粮食作物无法收获的时候,倒是可以多种些苜宿,总归可以填填肚子,不会叫人活活饿死。

    不知道是不是接受了林知言的提议,在今年入冬以后,发现北方多个省市极少下雪,甚至有地方连一场雪都没下的时候,担心会出现严重干旱的农科院那边就开始准备了起来。

    不仅发布了要多种耐旱农作物,防止干旱粮食减产的建议,还向全国各地发放了不少苜宿种子,让大家撒种在荒地废地,河旁沟沿,但凡空着的土地,多撒些也不影响什么。

    若是没有干旱发生最好,这些苜宿可以用来养殖家畜,若是遇到干旱粮食减产,这些东西则能救命。

    只是农科院的建议虽然在报纸上公布了出来,种子也送到了各地,但在这个浮k愈来愈严重的时期,基层干部能不能好好执行还是个问题。

    此时的皖北陵城乡下,同样满心担忧的还有老村长林阿岗和林堂伯。

    因为公社的命令,他们村里这段时间也建起了集体食堂,家家户户的粮食都交到了村集体,统一由集体食堂供饭。

    集体食堂虽然才刚开始没几天,林堂伯就发现再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因为办了集体食堂后,大家都觉得自己把家里粮食上交了,所有人都在一个锅里吃饭,生怕自己吃的比别人少了会吃亏,不仅要敞开了肚皮吃,完了还要拿着走。

    这么一顿饭吃下来,耗费掉的粮食数量惊人,根本不像各家自已煮饭的时候,还想着粮食要省着点吃。

    大家伙儿都敞开了肚皮,一个个吃的肚儿圆,对集体食堂就没一个不满意的,还盼着能一直开下去。

    但林堂伯和老村长这样的村干部,却不得不考虑更多,看着不断减少的粮食库存,愈发忧心起来。

    “在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啊,长生娃儿不是说接下来几年都可能会干旱,俺以前还有点怀疑,现在却信了,你看从十月份到现在都没下过雨,也没下雪,来年的收成肯定要受不小影响,食堂的粮食又耗费的这么快,再让大家伙儿这么吃下去,明年万一收成不好,可是要饿肚子的。”

    老村长一个劲儿的唉声叹气。

    他打心里是不想办集体食堂的,可他只是个村干部,根本不敢拒绝上面的指示。

    别的村里都办,就他们村不办,这肯定是要被抓典型的。

    虽然他们前两年因为大量使用肥料和机器耕作的缘故,粮食都取得了丰收,即便交了公粮,还剩下不少,可一直这样吃,总有耗光的一天。

    林堂伯也跟着叹气,想了想,就给了个提议。

    “要不,咱们给食堂设些规定,每顿饭限量,让大家吃个七八成饱就行,但凡发现浪费的,就扣工分怎么样?”

    老村长摇头,显然对他这个提议不看好。

    “要是只有咱们村限量,别的村都敞开了吃,大家伙儿能愿意?那还不得闹翻了天。”

    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那该怎么办?

    难道就只能这样不限量敞开了吃,白白耗光了存粮?

    老村长想了想,这才道:“要不再等半个月,要是半个月后再不下雪,咱们就把来年会干旱的事儿给村里的大家伙儿都说说,让他们都知道个轻重,别只图一时痛快,真把粮食都吃完了。”

    林堂伯点头同意,现在他倒希望长生给的消息是错的,希望老天能尽快下一场雪吧

    只是眼巴巴的等了半个月,林堂伯还是失望了。

    老天爷不仅没有下雪,还因为持续的缺水,导致田里的麦苗看起来都不怎么精神了。

    这样下去,万一等到来年的四五月份还不下雨,小麦灌浆受影响,减产是肯定的。

    “幸好秋收过后,咱们没把所有的地都种上小麦,还匀出一些地种了不少土豆。当时种的时候是想着就算自家吃不完,还可以卖给县城的那些厂子食堂,现在看来,等可以收的时候还是多留些,磨成粉存着吧。”

    老村长在庆幸过后就是懊恼,他应该听长生娃儿的话,今年就把大部分田地都种上土豆的。

    毕竟土豆不仅产量高,还耐旱,种了的话情况会比小麦好不少。

    “趁着猫冬的时候,咱们组织村里的人手开始挖渠,把湫水河里的水引到渠里,再多打一些水井,也好等小麦灌浆的时候用来灌溉,总要把这一季的小麦顺利收了才行。”

    而且社员们整天在集体食堂里吃饱喝足,总不能让他们一整个冬天什么事都不干,就一直窝在家里过冬吧?!

    打定主意后,老村长找来了村支书,把打算跟对方说了,希望对方能赞成自己的决定。

    好在这位村支书也是个明白人,为了接下来几年能可持续发展,不仅同意对集体食堂每日消耗的粮食进行限量,连挖渠打井的事也应了。

    老村长很快就召开了村集体会议,把村里的所有人都召集到一起,宣布自己的决定。

    于是在过了差不多一个月吃好喝足长膘的好日子后,林杨村的村民们就迎来了噩耗,好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

    有些村民不乐意,不过老村长积威深重,林堂伯和村支书又全部支持,他们就算不同意也没用。

    再加上村里那些经历过灾年的老人们劝说,他们心里也不由跟着紧张了起来。

    这才刚过几年安稳日子,怎么又要旱灾了?

    村民们对未来的担忧上升,心里的不满反倒是散了不少。

    老村长见状顿时松了口气,好在他的威信还算不错,决议顺利通过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林杨村上上下下开始忙活起来。

    挖渠打井,给小麦灌溉,连老村长交代要种的苜宿种子,也被他们到处都撒了个遍。

    附近有些村的村民看了后,还笑他们这是瞎折腾,吃饱喝足猫冬不好么,也不嫌累的慌。

    倒是有那些比较敏锐的村干部,似乎察觉到了不对,当即也做起了准备。

    陵城县如今的县长已经不是张远申,不过张远申并没有离开皖北,因为在陵城的出色表现,他去年升职被调进了市里。

    张远申现在是晋市的市长,作为一个工业党,他对发展工业的执念很深。

    刚调进市里任职不久,张远申就跑到市机械厂调研。

    当初张远申主持建立的陵城农机厂经过三多年的发展,生产的农机现在都卖到了全国各地,原本小小的农机厂也一扩再扩,俨然成了一家大厂。

    有了农机厂的成功经验,张远申就想在市里也打造一家类似的厂子。

    见到赵天方,张远申就跟他咨询了一下,看能不能再从机械厂这边捡点漏。

    市机械厂生产的都是重型机械,大型工业设备,走的是高大上的路线。

    当初那些小农机他们就因为没有看上,这才在陵城设了个分厂将小农机分出去生产。

    张远申就想打听一下,他们机械厂的工程师最近有没有研究出跟小农机类似的,却因分不出精力,不打算生产的机器图纸,最好能是小家电一类的。

    他打算在市里搞一家家用电器厂。

    像电风扇,收音机和电视机等,这些家用电器都是他新成立的工厂的生产目标。

    赵天方见到这么不客气跟他要图纸的张远申,也有些无奈。

    这位可是老革命,属于比较早那批就加入组织的党员,对方既然眼巴巴的找过来,自己总不能真让他空手而归。

    “我们这里倒还真有几份家用电器的设计图纸,是长生那小子寄过来的。”

    说起这事,赵天方就起了兴致,跟张远申解释起来。

    “前段时间咱们不是跟北边交恶了么,咱们得归还那边的欠款,政府没办法,只能卖资源还账,长生就特意给我写了信,说他那里还有几份这样的小电器图纸,问我们这边能不能生产。说比起卖资源抵债,不如卖工业制成品价值更高,还能提升就业。”

    北边国家虽然制造业比他们先进发达,科技树都点在了重工业和军事上。

    他们在小家电生产上并没有投入太多的资源,但对这方面的需求量却非常大。

    如果他们国家真的能生产出合格的家电产品,完全可以用这些产品还债,顺便还能借此在国际市场上打出知名度,将来说不定还能反过来给国家多挣些外汇。

    而且生产出来的这些产品不仅可以卖去北方,同阵营的兄弟国家也都是可以交易的对象。

    林知言会拿出这些小家电的图纸和资料,当然是听说了政府要还债的事。

    上辈子他们国家为了还清这笔债务,在勒紧裤腰带的情况下,不仅卖给了北边国家大量的矿产原材料,还有不少粮食肉类同样被拿去偿债了。

    没了这些粮食和肉类,可不就让本就缺粮的国内更加雪上加霜。

    这辈子,林知言肯定不能眼睁睁的看着。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拿粮食还债的事,林知言就将当初跟路小北交换的几张电器图纸寄给了赵天方,希望市机械厂能尽快建生产线,把这些产品生产出来。

    当然,他不止寄给了晋市机械厂,首都机械厂那边他也给了几张。

    这些小家电的技术含量并不比目前国际上的产品强,甚至还稍稍有些逊色,不过以国内如今的工业基础来说,这种技术含量的产品还是可以做出来的。

    “这些图纸可以给你,不过长生也有要求,等你们生产出来后,除了部分卖到北边还债,剩下的还要放出一部分卖去东南亚的市场上,得来的钱就地在那边购买粮食物资,然后运回国内。”

    张远申有些差异林知言的这个要求,不过想到最近几天下面传来的关于气候异常的消息,不由若有所思。

    目前倒是已经有几位气象学家在报纸上说过接下来几年可能会出现气候异常,只是大多数人都不相信。

    毕竟某些地方粮食产量虚高的情况严重,真要是存在气候异常,他们那神奇的产量该如何解释。

    那几位气象学家因为这个预测,还被一些比较激进的人说是在妖言惑众,差点出了事。

    现在看来,林知言也是倾向于相信气象学家预测的。

    “他这个要求我应了,毕竟他都把这么珍贵的图纸无偿的拿了出来,而且买粮食为的也是国家和人民,没有任何私心,我这个老前辈肯定要支持他的。”

    张远申说干就干,从赵天方这边拿走了产品图纸后,又从沪市那边买来了两条小家电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

    等到年后,晋市家电厂的牌子就挂了出来,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诗和远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6章 五零糟糠妻之子26,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十月阅读并收藏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