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像少掉的头发,不知不觉就溜走了。

    老话说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原书男主温浩彦也不例外,作为大营村的第一书记,刚来就解决了个大难题。

    大营村没有小学,是和附近几个村子一样走上几公里路去县里小学就读。

    说起来也无奈,村里并不是没有适合当教室的房屋,缺的是教师。

    眼瞅着当初下乡的知青考上大小中专,摇身一变成了包分配铁饭碗的国家工作人员。

    尤其是孟婉莹和温浩彦两口子双双考上大学,还没毕业就能贴补家里,实打实激起了大营村老一辈对教育的重视。

    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厚爱,通常都体现在孩子还没生就已经为了他们将来能上哪所学校努力了。

    不然后世的学区房房价也不会居高不下,为人父母真的是为了孩子把能考虑的未来都考虑好了。

    自己吃过风吹日晒的苦,自然会希望儿女可以避过他们曾经走过的弯路、撞过的南墙和吃过的亏。

    希望儿女们会比自己有“出息”,不用土里来泥里去的面朝黄土背朝天。

    哪怕是多学点知识,能到县里厂子当个临时工都是老一辈求之不得的天大好事儿。

    因此得到恢复上学的消息后,大营村有孩子的家庭毫不犹豫的将适龄孩子都送去小学念书。

    虽然县里小学也只有三个民办教师带课,是各个年级混在一起上课。

    每天天不亮就得让娃娃们起床赶路上学——都是不到十二岁的娃娃们结伴同行。

    有着孟婉莹这个前例在,也没有扣着女娃娃不让上学的人家。

    唯一的顾虑就是在去学校路上有条必经的小溪,是从山林上流淌下来的。

    小溪并不深,平时也就没过脚踝——不忙时会有村里大人轮流护送,农忙起来是真顾不上。

    遇上刮风下雨,那真真是心提到嗓子眼。

    前阵子村西头老刘家的小老幺就差点被小溪突发的山洪冲走。

    村里也提过想要联合附近几个村办个乡村小学,等孩子大一些再去县里走读家里也能放心些。

    手续容易办,合适的教师很难招到,一来二去就拖了下来。

    温浩彦了解情况后很快联系到两位愿意来大营村任教的师范大专生。

    趁着暑假到来前的这一周时间他很快选定了教室、校舍的地点——村里翻新后用来放电影看戏的大礼堂。

    那里有足够大的空间,满足了三间教室的需求。厢房也可以作为教师的宿舍,院子里也有压结实的地面给孩子们活动。

    两位师范生走完手续刚好能赶在开学前抵达大营村。

    这就意味着,过了假期一开学大营村的孩子们就可以在家门口上学了。

    李清安想到村里这段时间的大变化,伸手夹了一筷子狮子头,眼光从对面温浩彦微微含笑的脸上一扫而过。

    他挺直鼻梁上的金丝眼镜可以看得出并没有度数,无论什么时候看过去温浩彦的嘴角都是微微上扬的状态。

    就是这张温润带笑的脸,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成为村里人又敬又重的第一书记。

    这第二把火,是除了村里一害。

    大营村主要由孟李林三姓构成,孟老爷子那辈闹饥荒才混了几个外来姓氏。

    不过经过两代人联姻,往上数三辈家家户户都能扯出亲戚关系。

    偏偏有位随母姓的十五六岁小伙家乐,长得人五人六称得上一表人才却是村里谁见谁烦的存在。

    家乐爹是上门女婿,从西北逃荒来的。

    一路上他身子熬坏了,哪怕婚后家乐他娘一直细心调养,家乐七八岁还是成了没爹的娃。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

    刚熬过丧父之痛,隔年家乐娘又为了保护队里财产牺牲了。

    他们家三代单传,老一辈的亲戚早已仙逝,年轻一辈更是无处寻觅。

    因此家乐成了村里辈分最高的孤儿,吃起了百家饭。

    村里人实在,念在他娘的份上按大队长的安排轮流接济。毕竟是个小娃娃,一顿饭也吃不了多少粮食。

    俗话说得好,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家乐十一二岁开始长身体时候,一顿饭要吃七八个馍馍。

    那年头自家人都吃不饱肚子,哪有那么多粮食给一个胃就跟无底洞似的外人填?

    日子久了,家乐也发现自己顿顿吃到肚里的尽是清汤寡水看不到多少苞米粒的大碴粥。

    发现供饭的人家等他喝完稀粥走了才端出饭菜,家乐再也没好意思去别人家里吃饭。

    可他人小力气弱,赚的工分全部换成粗粮也不够填肚子。

    抓心挠肝的饥饿感让他忍不住偷拾了一颗邻居母鸡下在外面的鸡蛋。

    煮完鸡蛋吃下肚,他胆战心惊的等着失主找上门。

    等了两天都没见邻居有任何动静,尝到甜头的他行为越发大胆。

    从一开始只偷拿鸡蛋到后来明目张胆的偷鸡摸狗,他的脸皮越来越厚。

    即使当面被苦主喝骂,他也是擦干唾液毫不在乎的腆着脸没个正行的嬉笑。

    反正进了肚的东西他是不回还的。

    说的他腻了烦了,也会仗着自己日渐高大的身躯将人赶出他那一亩三分地的破旧院子。

    这样混了两年,不知怎么认识了几个县里的街溜子。

    时常拉帮结伙的在路上闲逛,碍着人多势众村里人也不敢管。

    加上分地后家家户户都有余粮,一来二去的虽然恼恨家乐手脚不干净却也不愿因此把他送进派出所。

    这样一个从前人人怜惜的男娃子,现在在大营村逐渐成为了癞疙宝跳脚背不咬人却膈应人的存在。

    也不知温浩彦用了什么法子劝说,那家乐自从和他聊了一天一夜后仿佛变了个人似得。

    不仅挨家挨户上门道了歉,改了小偷小摸的毛病还学起种地。

    李清安又把筷子伸向红烧肉,五花三层的筛子肉入口肉香四溢。

    唔,这时候的国营饭店大师傅的手艺就是好。老式红烧肉做的咸淡适中,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分外下饭。

    一会儿可以给媳妇儿带一份尝尝,反正有冤大头掏钱。

    坐在对面的冤大头温浩彦还是慢条斯理小口小口吃着饭,察觉到李清安投来一瞥挂上微笑问道。

    “姐夫,这饭菜可还合口?”

    “味道挺好,我都想给你姐打包一份回去尝尝鲜。”

    “姐夫放心,刚就安排好了。这狮子头和红烧肉后厨留了一份,走的时候直接去柜台拿就行。”

    温浩彦单指推了推鼻梁上滑落的眼镜,他早有准备。

    李清安眉头一挑,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事儿,一点就透。

    “你想的事儿成不了。”吃饱喝足的李清安一开口就扔了个雷。

    “为何?”温浩彦神色未变,静静等着。

    “第一,市场;第二,运输;第三,成本。”

    想着孟媛说过的菌菇场扩大化面临的难题,李清安做了总结。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做成罐头或者干货?”

    温浩彦也不是毫无准备的,从他打算回大营村发展就做了大量调研。

    “目前没有合适的生产线,还有一个关键是市场。菌菇并不是主食,即使做出干货也没有多少销路。”

    “……走外汇呢?”温浩彦想起在京市看到的国际交流展销会。

    “饮食文化不同,现阶段并不合适。”

    李清安头也不抬甩出一句。这汤不错,唯一败笔就是放了香菜。

    温浩彦眉头紧锁,他分辨的出来。

    李清安说的这些都是目前的大营村解决不了的问题。

    难道今天他猜错了?李清安只是单纯来吃饭而不是谈合作?

    不,他了解到的这两口子不是喜欢贪小便宜的。想到这里温浩彦心里踏实不少,含笑诚恳开了口。

    “姐夫,咱也不绕圈子了。您有什么想法只管说,我洗耳恭听。”

    “前几天我媳妇儿成功培育出了灵芝,虽然只是……”

    “灵芝?!”温浩彦声音提高了一点,头一次不礼貌的打断别人说话。

    “堂姐人工培植了灵芝?”

    “没错,也是刚刚才二次实验成功。不过……”

    “要是能形成乡村产业化,咱们大营村富起来是迟早的事!”

    温浩彦被这个意料外的消息震撼了,他发自内心的感到高兴。

    他面对家人的反对回到大营村图的什么?还不是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响应国家号召让大营村的村民们都能当上万元户过上小康社会生活!

    “等等等,听我说完!”李清安几次没能说完后续,不得不制止了还要慷慨陈词的温浩彦。

    “这个灵芝不是你想的那个灵芝,是老牛干!”

    “老牛干?”犹如当头淋了一盆冰水,温浩彦怔在原地。

    相比较有“仙草”之称的赤芝,老牛干就逊色很多。

    虽然也挂着灵芝的名头,却是老林子里寻常可见的玩意儿。

    温浩彦只是沮丧了十来秒,又恢复了平常的模样。他不相信李清安会提没用的事儿。

    “我媳妇儿的意思是,你可以用老牛干做蚊香试试。”

    李清安想起自己听到媳妇儿这个提议时的情形,目光不由得停留在温浩彦脸上。

    “蚊香?”

    果然受到冲击的不止自己!李清安心里暗笑,脸上却一本正经。

    “老牛干驱蚊效果是杠杠的,我媳妇儿手里也有一张成熟的配方可以直接用。目前咱们这边省市还没有一家是生产蚊香。市场有很大一片空白值得开拓……”

    “蚊香相对来说成本低、好运输、好保存,又是家家户户夏天都能用得到的消耗品……”

    温浩彦越说眼睛越亮,如果效果真的像李清安说的那样好的话根本不愁销售。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八零之田园小夫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李家迎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5章 第35章,八零之田园小夫妻,十月阅读并收藏八零之田园小夫妻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