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姝又开始凡尔赛了, 嘴上说着她只是做了点微小的工作,事实上小老弟们能顺利拜得“名师”,她在背后可出了不少力气, 且当时的重点关照对象就是大弟沈文殊。
这么做倒不是因为偏心, 而是从他们转述林夫子的评价中, 就能发现林夫子其实在委婉的提醒学生家长, 大弟这个资质要走科举不是不行,家里有钱可以任性,但想要征服林举人这样有真才实学、也是公认有教学水平的老师,一切靠本事说话。行就行, 不行就是不行
二弟年纪小,可塑性高,再有林夫子从中说和,被录取的概率倒挺大的。
林夫子背后的潜台词,沈丽姝和父母听懂了,大弟自己可能也似懂非懂, 否则心情不会那样低落沮丧。
只是回来的当天, 从爹娘和阿姊那里得到了支持他读书科举的承诺,已经是峰回路转了, 比起一点读书的希望都没有, 换一个老师根本不算什么。
就像阿姊说的,世上老师千千万, 这个不行咱就换。
林举人是只有一个, 可普天之下立志科考的读书人数以万计,难道别人拜不成林举人, 就不能科举了?
那时沈文殊只觉得豁然开朗, 前途又明亮起来。人生不只一条路可走, 只要足够努力,总是能抵达终点的。
如此他的心境彻底恢复平静,也淡然做好了落选的心理准备。
爹娘想来也是这么想的,私下还安慰并鼓励了他,诸如勤能补拙、在他们心中他不比别人差云云。
沈文殊过去很少听到这种直白的肯定。
沈家旺夫妻,的确是这个年代少数没有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教育的父母,但也没有开明到实行鼓励式教育的地步,何况沈文殊还是他们寄予厚望的长子,他们还怕他不够沉稳踏实、日后不能很好的担起家中传承呢,平素只会叫他再稳重些,即便偶有赞赏,也是以再接再厉的表达形式。
不过自打沈丽姝穿过来并开始搞事,无论是要忽悠人还是画大饼,开场先给受害人,啊不当事人吹一顿彩虹屁,把人吹得晕头转向,那就随便她怎么忽悠了。
那些肉麻的话张口就来,沈家旺他们从最初的又欢喜又难为情,发展到骄傲接受吹捧,如今甚至都学以致用了。
沈文殊这么个骄傲的小小少年,乍一听自己原来在爹娘心中如此优秀,那叫一个受宠若惊
再看着仍跟在屁股后头,还无忧无虑、做着兄弟俩依然一起读书一起玩耍美梦的二弟,他简直油然而生一股豪情。一日为兄,终身都是大哥,在他面前,二弟永远是个弟弟。
连当事人都情绪稳定接受了现实,沈丽姝却开始搞事了,每天工作那么忙,她还要挤海绵似的,利用早晚和吃饭休息的时间,争分夺秒的翻书给小老弟补习功课并布置作业。
大概家长和学生本人都把拜师这件事看得过分神圣,除了认命也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但沈丽姝却认为这本质也是一场面试,导师面学生,只要准备充分并掌握技巧,大弟也是有上岸希望的。
因此寒假的那个月,沈丽姝便有针对性的给他俩做考前培训,面授机宜,教了许多面试小技巧,甚至当众模拟考试流程。
当然技巧只是锦上添花,关键还要有硬实力。
考虑到两个刚启蒙的小学生,知识水平实在有限,沈丽姝也不可能在一个月内给他们教成学霸,毕竟她要有这本事,小老弟也别去外面拜师了,跟着她学习考科举岂不是美滋滋?
沈丽姝便想另辟蹊径,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以此手动制造加分项。
举个例子,还在学《三字经》的小朋友,却能流畅背诵唐诗宋词,无疑是个优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向学之心,可比说一百句好话强多了。
这样还顺便低调的秀了下他们家的软实力——相比那些几十文就能买一卷的杂书话本,动辄花费三位数的四书五经无疑是奢侈品,且这还是入门级经书的价格。
越是精深的著作价格越高昂,一般人家可不会随随便便给刚开蒙的孩子备这么多书。
向校方展示经济实力,不是为了装逼,而是要让人家知道他们有这个条件和决心供下去。
沈丽姝分析认为,那位林举人收学生那么精挑细选,家长砸钱也砸不开他家大门,说明他不图利,那就只会比一般人更在意名望。
挑选有天赋的科举苗子,一旦学生们考上功名,就是林举人提升逼格、扬名立万之日了。
倘若再深远一点分析,据说寒门子弟考公上岸后,还得抱团取暖才能在官场站稳脚跟,可林举人家里只一根优秀的独苗苗,他们没办法给他生几个兄弟互相扶持,那就只能学生来凑,这年头师兄弟的关系,那真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除了不同姓,俨然是天然的利益共同体。
挑几个好苗子实行精英教育,把他们都培养成才,日后好守望相助,这不比自己辛辛苦苦多生孩子香吗?
坐享其成才是最吊的。
沈丽姝特别能理解林举人的做法。
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个前提,寒门难出贵子,学生再有天分,家里也要有这个实力和决心,能供他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否则供到一半还没出成绩,家里就破产,或者压力太大扛不住跑了,林举人多年心血岂不是毁于一旦?
所以说学生家长的经济实力也很关键。
可能林举人是典型的文人思维,不事生产更视金钱如粪土,所以挑学生从来不在乎学生家里有没有钱,反正都没他有钱。
那也没关系,他们可以不着痕迹提醒他关注这方面,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这本来就是他们的优势之一,怎么能不秀一秀呢?
虽然沈丽姝拿来给小老弟补课的教材,没花他们家一文钱,都是“长腿叔叔”秦公子陆续让人送来的,可林举人又不知道,不用在意这些细节。
说起来,沈丽姝以前还觉得秦叔叔的行为十分令人费解,她又不考科举,算经属于基础科目,做生意算账勉强能用得着,可其他的经史子集又是怎么回事?
结果真香虽迟但到了,后来沈丽姝捧着那些算是科举教材的经书大呼走运,心想运气果然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呢。
那道著名的“鸡兔同笼”算题,也是从那些书中翻出来的。
经过一个寒假的刻苦准备,希望渺茫的大弟和二弟双双成功上岸,沈丽姝的考前培训课程,显然功不可没。
不过事情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小老弟也开开心心跟名师学习,走在努力成为高徒的路上,沈丽姝也默默地深藏功与名。
如今不过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说什么都为时尚早,等小老弟真正取得了一些成绩,她再站出来邀功也不迟。
所以这会儿跟新来的表哥们提起这个,沈丽姝满脸的云淡风轻,轻轻一笔带过。
只是她这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让小伙伴们纷纷想起了被学习支配的恐惧。
自打正式创业起,工作再忙沈丽姝都没忘记给团队的扫盲安排,初期目标是让零基础的小伙伴学会认和读简单的文字,本身就会认字的比如徐虎和徐力则被要求学习算术,向着账房先生进发吧少年!等基础课程结束,就开高级教学班,教他们读写算数。
抱着这个伟大目标,沈丽姝给小老弟上课的时候,自然不肯浪费大好机会,教两个是教,教十个也是教嘛,想跟着她干活的都得乖乖上课。
沈老师发话,大家听是必须听的,只是个中滋味天知道。
对于完全不爱学习的他们来说,每天争分夺秒挤出来的半小时到一小时学习时间,比一口气搬五六个时辰的砖都更煎熬,那如果两件事凑在一起,简直是双重暴击,直叫人痛不欲生。
要不是她给得实在太多,这个班真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所以徐虎徐力看到学习成绩比他俩好一点的表哥们,才会那么的开心,甚至迫不及待就要祸水东引——姝娘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有了更值得培养的表哥们加入,她势必会更关照他俩,现在享受沈老师关照的自己可不是从此解脱么?哪怕无法彻底摆脱被学习支配的命运,能短暂的回去跟后进生朋友们划水摸鱼也是极好的。
把差生活生生逼成学霸什么的,实在太不人道了。
这会儿被提到血泪史,都禁不住要潸然泪下了。
当然还是忍住了,大家开始七嘴八舌“控诉”沈老师当初丧心病狂的行为。
不过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张彬看着不声不响,其实当初差点也跟表弟们一样走上科举之路了,只是这条路花费之巨大,把他们家掏空了恐怕都不够;而他也只是长房三子,还没重要到让爹娘和爷奶为他孤注一掷的地步;加上夫子评价他约莫中人之资质,他自己也怕背负倾家荡产去科举的重担。于是就在这多方压力下,读书未半而中道崩殂了。
饶是如此,张彬也比兄弟们多念了几年书,算是在场学历最高的,这次要不是表妹表弟们让他来做事,他爹娘私下也盘算着,请亲戚尤其是姨夫帮忙打点,给他在城里找个活儿。
他能写会算,在城里总能给人当个伙计学徒之类的。
当然了,如今能进城给自家亲戚帮工,可比去外头看人脸色强多了。
姝娘他们开的工钱,也不是外头那些学徒们能比的。张彬比谁都知道这机会多难得,在兄弟姐妹们羡慕的目光中,高高兴兴收拾东西进城来了。
然后就被兄弟们话里透露出来的意思震惊了,简直是目瞪狗呆。
正月突然得知刚开蒙的表弟们被姥爷家那边的林举人看中收为学生,还是正正经经行过拜师礼的那种,张彬就被震惊了一回。
他不是不为小表弟们有了前程而高兴,但更多的还是惊诧不解,作为之前亲朋好友中唯一一个有机会成为学霸的人,张彬显然比兄弟们更爱也更善于观察和思考,逢年过年走亲戚,亲朋好友都对三姨家的孩子们赞不绝口、关爱有加,他也或多或少会关注到,只觉得他们除了生得好看、是城里人,倒也没奇特之处,本质是就是几个普通孩子。
反正在消息传来之前,他从没想到表弟们还有这资质,尤其是二弟,才五岁就被满腹经纶的举人老爷看中并收为入室子弟,这都不是一般的聪明,必须是神童的待遇了吧。
但二弟除了跟着哥哥姐姐调皮捣蛋,神童的排面呢?那些过目不忘、三岁能背诗五岁识千字等神童基本技能,他们一个也没瞧见啊!
张彬百思不得其解,都快要信了爹娘的邪了。
他爹娘说是因为姨夫家祖坟厉害的请风水先生指点过,自沈老爷子去世下葬,风水阵开始生效,一点点潜移默化,于是这两年三姨家越来越好,日子红红火火,子女聪明有出息。这都是祖宗保佑啊!
于是爹娘准备跟家里其他人商量,也想攒了钱请人看势、重修他们家祖坟了。
但现在张彬知道了,姨夫家的变化跟那些玄学没有半毛钱关系,完全因为有姝娘这位高人指点。
他第一反应就是回去得告诉爹娘这个悲伤的事实,请人重修祖坟,除了花费一大笔银钱,恐怕没有第二个意义。
之后才想到,小表妹不但无师自通、带着兄弟们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私下还能帮助弟弟拜得名师,真真是神通广大,一切尽在掌握啊!
但他此时除了感慨姝娘还有惊喜是他们不知道的外,反倒再没了疑虑,因为姝娘的成就大家都有目共睹了——堪堪十岁的小娘子,带着家里人白手起家,总共都没用到一年时间,便在汴京这样繁华昌盛的地方,拥有了一间价值不菲的铺子,其生意头脑和能力让多少成功商人自愧不如,姝娘的所作所为,完全当得起一个天才的名号。
那再接受她是全能型天才的设定,也就相当容易了。
他不仅不怀疑这事的真实性,反而更加能理解了姨夫姨母对姝娘的纵容,和兄弟们在她跟前的言听计从了。
就连他们几个新来的,还没真正听老板的指挥,也已经有跪下唱征服的冲动了。
张彬一时间对这个笑容明媚如仙子的表妹肃然起敬,想起自己正在被考校中,便生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有阵子梦见上考场时的心跳都没现在这么快的,不由得咽了咽口水,紧张问:“我以前跟先生学过鸡兔同笼,还要做这道吗?”
沈丽姝不知道这位表哥给自己脑补出了上考场的压力,自认为很平易近人的笑道:“也行,你说一说解题思路。”
鸡兔同笼大概算代数题,同时也会考基础的加减法,沈丽姝觉得这道题不但经典,还很全面,适合当考题。
她平时看多了“不学无术”的表哥堂哥,突然来了一位懂得算术的,已经有点惊喜了,没想到张彬解题思路也如此清晰,接着又出的几道加减题也顺利做出来了,沈丽姝激动得都想鼓掌叫好,当时便决定就他了,未来店长或者经理的最佳人选!
不过在这之前,她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会用算盘吗?”
没有计算器的时代,算盘是一门很好的工具,毕竟纸张不便宜,每次记账都要手算打草稿,未免太奢侈了,她还是更推荐算盘。
张彬犹豫的点头:“会一点,但不算熟练。”主要平时也没有他练习珠算的机会。
宋向民也很保守的点了点,“只是学过一些。”
“没关系,家里正好有算盘,有空你们多练练,不懂的地方还可以问我爹。”沈丽姝毫不犹豫就给刚出门上班去的老爹又弄了个工作。
她没准备亲自教学,不仅是因为工作太忙,不想再给自己找麻烦了,另外就是她的珠算技能,也是穿越后专门向跟老爹学的,毕竟上辈子义务教育早就不教拨算盘了,可能懂这个的老师都没几个。
当时沈丽姝还没开始搞事业,时间比较充裕,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想着技多不压身,就主动要求打算盘,顺便把弟弟也拉上,可把老爹高兴坏了,教完算盘又教他们认字,从来没觉得亲子教育竟是如此享受的一个活动。
所以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沈丽姝刚穿越来就在表现自己,无意识的为搞事业铺路,让老爹看到了她远超这个年龄的学习能力,对她有了信心更起了爱才之心,才会爽快同意她拉人创业的想法。
她又通过这些机会展示自己的经商能力,用经济实力给自己加码,一点点在家里拥有话语权,直至现在当家做主,反过来把父母都指挥得团团转。
沈丽姝如今相当的有底气,让老爹教表哥们打算盘,早日将他们培养成她的左膀右臂,老爹绝对毫无怨言、尽心尽力的教导,自己大可以先斩后奏。
几句话之间,就被聪明漂亮、笑容甜美的表妹安排得明明白白,张彬和宋向民却生不出半点叛逆情绪,反倒比在家中面对父母时更加驯服听话,老实点头,“好的。”
沈丽姝表示很满意,又扫了轻松围观的其他人,“当然,彬哥和向民哥学算盘的时候,你们也别光在旁边看着,只要在家都得跟着一起学,等我抽出空来,制定一个奖罚标准,学得好有奖金,学不好扣工钱。”
金钱是最好的驱动力,既然大家学习不积极,她就给他们创造学习的动力。有奖有罚,看谁还敢摸鱼摆烂。
这个家里只能有她一条咸鱼。
听到姝娘的魔鬼发言,小伙伴们、尤其是还没高兴过半小时的徐虎徐力,脸上的笑容还挂在那里,人已经彻底呆滞了,反应过来后,一个个用前所未有的哀怨目光看着她,并伴随着绝望的哀嚎和求情声。
可惜沈丽姝是立志要做黑心资本家的人,这个场面看得她浑身舒爽,施施然起身,喊上同为装修小分队的沈四伯和大堂哥回去监工了。
同行的还有新来的五位小伙伴。沈丽姝听说备货工作很顺利,就想着下午带他们去店里看看了,认认门,等到了出摊时间,再叫个人直接送他们去摊位上,反正铺子和摊子离得不是很远。
王武和张彬几人也好奇得紧,姝娘主动带他们去店里见世面,自然求之不得,高高兴兴就跟着去了,然后还在门外就被店铺的规模狠狠震撼了。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