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这么说,皇帝更加犹豫了。

    第二日,他又召集了其他大臣来赏鉴字帖。

    大臣们看过了,个个都说好,只是,他们的话,没法细究,话是说了一堆,却等于什么都没说。

    不过,这事也不能怪大臣们,皇帝就是在强人所难。

    大家都知道这快雪时晴帖,八成是摹本,但是还有二成的可能,也许真迹被人盗出来了。

    不管怎么说,梦想这东西,还是要有的,或许哪日鸿运当头,就实现了呢。

    现在他们把话说死了,到时候有了反复,岂不是打脸?

    所以,到最后,这事也没有定论。

    皇帝免不得感叹,还是太子实诚,这么多人来赏鉴,也就太子说了句实在话,其他人,全是模棱两可,怎么理解都可以。

    端午节过后,万年县衙就把田庄的地契送到了定远侯府。

    孙管事打赏了来人,把人送走了,亲自将地契送进了正院。

    周氏打开来,看了下,让人去请杜若过来。

    杜若闲着没事,正在看侍女们做青梅酒,得了传唤,匆匆来到了正院。

    “阿娘,找我有事吗?我那边正在做青梅酒,走不开。”她人还没进门,声音就传了进来。

    “当然有事,很重要的事。青梅酒没你,也能做,阿娘这里没你,可不行。”周氏说道。

    “阿娘哄我开心吧?”杜若不信。

    她很有自知之明。她不捣乱,周氏就很高兴了,指望她帮上大忙,还不如指望杜衡呢。

    “你看一下这个就知道了。”周氏指了指桌上的地契。

    杜若拿过来一看,原来是田庄的地契。

    “阿娘,地契送过来了,就没什么事了吧。”杜若把地契放回桌上,感觉这事已经了结了,“阿娘帮我收着吧。”

    “地契你自己收好。还有一堆事情要做呢,怎么可能没事了。”周氏扳着手指头,一桩桩和杜若说接下来要办的事。

    首先,得派人去司农寺讨要佃户名册,没有名册,怎么知道这些田是哪些人在耕种。

    其次,去云门乡,见一见这些佃户,免得他们不知道主家换了人。

    最后,去看看,田庄那边有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没有的话,还得弄个落脚的地方,免得偶尔去田庄时,天时突变,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没有。

    “怎么还有这么多事情啊!”杜若听了,有些傻眼。

    “这是自然,事情只会多,不会少。还有这田庄,你打算让谁来管?”周氏又问她。

    “阿娘有推荐的人选吗?”杜若以前手里没田庄,身边的人也没听说管过田庄。

    “让裴山去管吧。”周氏提起一人。

    “好。”杜若没有意见。

    裴山是红叶的兄长,如今在孙管事手底下干活。

    除了裴山,周氏还点了另外几人,充作裴山的下属,负责田庄之事。

    杜若一一点头。阿娘的安排,比她靠谱多了,她只需要点头,就够了。

    周氏和她商量好了,才吩咐孙管事去办事。

    孙管事领了命,心里明白,夫人这是打算让裴山兄妹做若娘子的陪房了。

    裴山和红叶,是孤儿,蒙侯爷和夫人收养,幼时陪着若娘子一起读书习武,稍大些,裴山才到了他手底下跑腿,学着办外面的事。

    现在,夫人让他管若娘子的田庄,这是让他独当一面了,为的,当然不是现在,而是以后。

    既然夫人看重他,孙管事就带着他,走了一趟司农寺,拿到了佃户名册。

    名册送进来,杜若看了下,这千亩地,共有佃户六十多户,每户耕种田地不等,少的五六亩,多的二十多亩,田地数量和每户丁口有关,壮劳力多的人家,佃的田地就多。

    “阿娘,明日你陪我去吧,这些事,我不懂。”杜若对周氏说道。

    周氏点头:“行,我就陪你走一趟。”

    她转头吩咐宋嬷嬷,让她准备些吃的,明日带上。

    “阿娘,不用带吃的。”杜若连忙拦着。

    “事情多的话,大概要午后才能回来,还是带上吧,免得你饿肚子。”周氏以为她嫌麻烦,劝她。

    “阿娘,真不用,太子在那边建别院,那边特别热闹,有很多好吃的,明日我请客。”杜若很是豪气地允诺。

    “行,那就不带了。”周氏没有强求。

    第二日一大早,周氏就带着杜若,出了门。

    杜若不耐烦坐马车,在外骑马,叽叽喳喳和周氏隔着窗户说话。

    “你好好赶路,不要只顾着和阿娘说话。”周氏说她。

    “阿娘,我闭着眼睛也能骑。”杜若毫不在意。

    她这话也不算假话,她自幼就学会了骑马,还跟着定远侯扫荡过边寇,马上功夫很娴熟。

    周氏见她不听,也就懒得白费口舌,不管她了。

    很快,她们到了一个叫郝家村的地方。

    杜若这千亩良田,共有六十多户佃户耕种,这些佃户分住几个村落,郝家村比较大,有三十多户人家,剩下的,则分住在附近的几个村落。

    周氏说事情很多,没骗人,光是召集这些佃户来见杜若一面,就需要许多人跑腿。

    她们到了郝家村,裴山就找来了村正,让他派人去其他村落,通知佃户们来见主家。

    云门乡大概有田地五万多亩,其中上等良田二万多亩,中等田和下等田近万亩,其他的田地,是桑麻地、水塘、林地、边角地、村落宅地等各种杂地。

    天下初定,编户齐民时,云门乡有百姓五百户,大概三千人,天下承平百多年,百姓繁衍生息,丁口早就翻了几番,现在,云门乡大概有八千多人。

    这些百姓,分居在数十个村落中,少则五六户,多则几十户聚居,十户以上的村落设村正,协助里正收取赋税,督促徭役,十户以下的小村落则隶属大村。

    按规矩,百户为里,设里正,五里为乡,设乡正。不过,如今的云门乡,起码有千户百姓,还是一个乡。

    云门乡的上等良田,以前皆是王田,如今大部分在东宫名下,百姓们,有些家有几亩薄田,又佃种了一部分东宫的良田,还有些,就是没有田地的纯佃户了。

    皇帝赐给杜若千亩良田,并不是方方正正的千亩,里面也有一些杂地。这些杂地,不属于杜若,不过她可以使用,每年交一些税赋就行。

    一般来说,上中下各等田地的税赋,收入国库,杂地的税赋,则入内库。

    太子时常嫉妒皇帝有钱,皇帝内库的钱,就是靠这些杂税收上来的。

    周氏有意历练杜若,今日只是在旁提点她该怎么做,没有出面代她行事。

    杜若借了村正家的堂屋,先见过了郝家村的人。郝家村的人,多数姓郝,少数几个外姓,也是郝家的姻亲。

    她坐了主位,侍女护卫们分立两边,裴山将人一一喊进来,这架势,也算摆得有模有样。

    郝家村的佃户,每户派一人,拜见了新主家,住在其他村落的佃户,也匆匆赶过来,拜见杜若。

    这一个上午,杜若光用来见人了。

    她学着周氏往日理事的模样,笑着问了些问题,比如家有几口人,有没有难处,活脱脱一副仁厚主家的做派,至于有没有效果,就不清楚了。

    见过了佃户,杜若又和郝村正说了一会儿话。

    郝村正说起即将收割的小麦,杜若鼓励了他一番,才离开。

    随后,她们又到田地上逛了一圈。

    周氏到了地头,才发现,司农寺划给杜若的这千亩地,位置极好。不但灌溉方便,里面还有不少杂地,想要修个小庄子,买一块做宅地也方便。

    她走到河湾处,对杜若说道:“阿若,要不就在这里修个小庄子吧,正好对着这条小河,景色好,用水也方便。而且……”

    她没有往下说,只是往稍远处望了几眼。

    太子的别院就在不远处,待到别院建成,太子的左右监门率会在这里驻守兵士,保护别院的安全,杜若的小庄子和别院遥遥相望,安全上也有保证。

    “阿娘,我也觉得这里好。”杜若点头赞同,转头对裴山说道,“裴山,这事就交给你了。”

    “是。”裴山应道。

    这日,太子也在城外巡查。

    傅闵迎了太子入内,向太子禀报别院的修建情况。

    “殿下,过几日,小麦就要抢收了,这修建速度恐怕要慢下来了。”傅闵也说起了收小麦的事。

    “那就歇几日吧,待小麦收割好了,再建。”粮食抢收,是国之大事,太子的别院当然得让路。

    “是。”傅闵应了声,又和太子说起了另一事,“殿下,您上次要的营造布置图,已经完工了。”

    “是嘛,孤去看看。”

    太子往当日他接见人的屋子走去,未进屋,就觉得眼前一亮。

    屋子里已经大变样,墙上挂了一副巨画,画中是一座景致优美的别院。

    桌子上摆着的沙盘,原先光秃秃的,如今也变了模样,放上了一个个精巧的建筑。

    他曾经接见过的那四名营造师,正等在屋子里,见到他进来,齐齐俯身行礼:“拜见太子殿下!”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风起太微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晓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85章 第八十五章主家,风起太微,十月阅读并收藏风起太微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